素材积累作文7篇

时间:2025-08-01 作者:pUssy

写完作文后检查错别字,这是保证文章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不能忽视,为了在纷繁的思绪中找到清晰的脉络,写作文是很好的梳理方式,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素材积累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素材积累作文7篇

素材积累作文篇1

什么是尊严?词典上的解释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其实,真正的尊严绝不取决于身份和地位。尊严是高尚的人格,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奋斗的精神。

请你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提示]

写本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立意: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会有尊严。

2、神圣的尊严,在捍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

3、科学的尊严不容侵犯。

4、尊严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象征,更是民族、国家的立身之本。

5、产生尊严的是理性——对正义的执著,而不是冲动——对虚荣的追求,这是尊严与“面子”的根本区别。只有摈弃了虚荣的“面子”,树立起真正的尊严,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参考拟题:

1、涉外无小事

2、尊严来自实力

3、尊严与“面子”

4、伤心一跪。

[素材]

一、名人名??

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2、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但丁

3、最野蛮的是轻蔑自己。——蒙田

4、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英]莎士比亚

5、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法]。雨果

6、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俄]别林斯基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9、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格。——英国哲学家劳伦斯

10、保持尊严地忍受贫穷,是贤智之士所固有的特性。——德谟克里特

11、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子路

12、没有比认为自己是有用之才的自尊自信对人更有益的东西。[美]卡内基

13、假如你认为能够,你便能够;假如你认为不能够;你便不能够。[美]戴维斯

14、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英]毛姆

15、一个人能够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古希腊]苏格拉底

二、事例

(1)美国总统林肯,在他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开怀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歇止,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

在一些狂躁的议员眼里鞋匠之于总统是多么卑微!别如霄壤的两个职业在林肯心里却是父亲的鞋匠是一流,而自己的总统是二流,因为他衡量两者的标准不是权势而是才能。

(2)不为五斗折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今江西湖口县)。到年终时,郡守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对陶渊明说,按官场礼节,要整齐冠冕,束紧衣带,以下属礼参见。陶渊明本来随意惯了,诸事不拘常礼,更何况胸有高情逸志,于是感叹道:“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即日辞官归稳,再不出仕。

(3)孙天帅不下跪。 1995年3月7日下午3点,头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盼到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一名身体染病的女工实在坚持不住,伏在工作台上打起了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韩国女老板顺手操起一块线路板朝这位女工猛砸过去·……紧接着大发雷霆,吼叫着各生产线管理人员直身站立举起双手作投降状,然后叫车间工人统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妇人。女老板吼叫:“你为什么不跪?”这个人说:“我是不会给你下跪的!”这个中国青年员工的名字叫孙天帅。

(4)吉鸿昌:“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2年,吉鸿昌回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分析:“我是中国人”,一声惊天霹雳,一身铮铮铁骨,吓退了多少人,惊醒了多少人。不以国弱而耻辱,不因国破而逃亡,这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维护了个人的尊严。

(5)徐悲鸿。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期间,有一次在留学生的聚会上,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留学生站起来挑衅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温和的徐悲鸿抑制不住愤怒,走到这个傲慢无礼的洋学生面前,大声说:“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你敢吗?”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分析:徐悲鸿能有那么大的成绩,除了扎实的绘画技巧,无疑有更深层的东西在支撑着他,那就是: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

素材积累作文篇2

辞退顺从自己的人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辞退了一个叫高缭的人。

辞退顺从自己的人

说起这个高缭,三年前的时候来投奔晏子,做起事来认真仔细,凡是晏子吩咐的事,没有一件做得不让人满意的,如今见晏子要辞退他,一些人就觉得莫名其妙,有点想不通。

晏子解释说:你们想过没有,现在我要做一件精美的器具,可是我手里只有一些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怎么做呢?高明的木匠往往会把这些木头用斧头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一番精心打造,一件让人满意的器具就做成了。我这个人呢,就像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需要各位给我挑毛病、提建议,就像木匠一样,该锯的锯,该劈的劈,该刨的刨,该削的削,而高缭呢,来了三年,从来没有向我提过建议,也没有当面指出过我的缺点,一直唯命是从,对我改进不足之处没有什么帮助。

玉不琢,不成器。人无完人,这就需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建议,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加完善,而顺从自己的人,是提不出建议的。

素材积累作文篇3

1、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重点的字是“过”和“教”。“过”的意思不仅仅是过错,更多的情况是违反,改动的意思,违反改动的是什么呢,叫做"正常的规律"。“教”指的是一个过程,意思包含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到现在“教”的含义要加上文化教育的成分,但是主要还是指父亲对孩子的示范作用,示范的内容包含道德,礼仪,技能,励志等;所以“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亲应该以身作则的教孩子,如果作为孩子的父亲没有这样做的话,就违反了正常的规律。

2、新时代背景下,应该赋予“养不教,父之过”新的含义:“生养了孩子,如果只是给孩子提供吃穿等物质生活,却不好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那就是父母的责任。”孩子如果出现的问题,那么父母都要承担责任,只要父母教育理念一致,齐心协力,共同给孩子指引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未来发展的更好。

3、教不严,师之惰。惩戒归根结底对学生起到的只是一个震慑,警戒的作用,当教师连惩戒的权利都失去之后,剩下的只能是对学生一昧的迁就跟隐忍。在学生最应该明白规矩重要性的成长期,给他一个没有规矩的环境,是很难保证该学生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孝敬父母,诚实处理,守规矩的人的。一位面对熊孩子唯唯诺诺的老师,绝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

4、教育是个严肃的事业。孩子不听话,不完成作业,老师当然要教要管。屡教不改只能是进行惩诫……这种严肃背后是一种担当,是一种责任,我们应该支持。因为这种担当这种责任是塑造灵魂,传承文化……老师不管,孩子就学不好;老师太温柔,孩子就不学好。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家长是养分,培育根系的成长,根枝强壮,树叶繁茂。老师是园丁,不断地修理枝叶,成形成材……老师,家长和学生是一种塑选生命和灵魂的和谐的社会关系。

5、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6、如果不对违反纪律、不爱学习的孩子进行惩戒,只是单纯地与孩子口头讲道理,久而久之,孩子或许会把教师、家长的话当作耳边风。让孩子遇到一个心中有爱、手中有尺、眼中有光、胸中有度的好老师,这是所有家长的期盼。作为家长,我们也必须要支持老师的工作,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教育惩戒是以教育学生为根本目的,怀着关爱学生的态度对犯错或违反规定和规则的学生实施否定性的批评、处罚等,以警示学生。

7、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式,在中国教育史上由来已久,诸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目前,一方面,赏识教育和关爱教育在教育界颇为盛行,遏制体罚、禁止变相体罚学生在社会上的呼声一直很高;另一方面,教师想管而不敢管或不知如何管也日益成为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

素材积累作文篇4

语文,是我们小学生的母语,应用自如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的作文脱离了现实生活,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要么凭空虚构、瞎胡编,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要么仿写别人的优秀作文,出现“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的现象;实在没办法,干脆就抄袭优秀作文书上的作品。学生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虽然教师从设计命题到指导方法都精心考虑,课上也善引妙导,施展浑身解数,但不少学生还是抓耳挠腮,或者无话可说,或者心中有话笔下写不出来。

中国有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就如巧妇做饭,如果没有丰富的写作材料,一切将无从谈起。显然,当务之急是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一、语言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才能文思泉涌。谈到积累,不能不说到阅读的积累。如果说作文是砌一座房子的话,字词就是砖瓦。成语、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有意识地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运用。我班学生本就属于活泼开朗型,能言善辩,好斗好胜。有的学生说起谈得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一旦提笔写就“咬笔头”,写出的都是现代版的“白话文”.这被我笑称为典型的“口心不一致”.他们内心明白,却不会用书面语言表述。在研究分析中,我发现这主要是学生的语言积累得不够多,理解不到位,运用不恰当的结果。因此,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经常性地开展诸如成语接龙、诗词接龙、“语言装修”等游戏,经常练习,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成语、诗词才能信手拈来。

二、生活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他形象地把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比作“源头”与“水流”的关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若没有丰盈与充实的生活体验和积累,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我总会灵活地结合班队课或语文课,给大家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班集体活动,如斗脚赛、开柚子赛、新闻发布会等,因为有了自身的经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

要想写好作文,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观察是直接吸收、直接感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只有经过细致观察,透彻了解要写的事物,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切、生动。要想真正达到观察为作文服务之目的,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我播放了最经典的动画片《猫和老鼠》,让学生在没有对白的情况下通过观察主角的动作、神态,揣摩主角的心理,从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还有很多。只要平时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学生注重积累,长此以往,锲而不舍,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彩起来,也不会再为写作文犯愁了。

素材积累作文篇5

炎热的暑假就要来到了,我的心情也变的越来越兴奋,,终于要放暑假了,我终于要解放了,我亲爱的暑假,我来了!

考完期末大考,我走出考场,考试结束,回到家,不去回想考试的情况,只是对妈妈嚷着:“我要玩电脑!”全然不顾学习和读书,只是顾着玩就行了,学习了那么久,终于有让我们玩的时候了,我那么的努力学习,就是暑假给我一份精神上的支持人,我就是因为暑假才那么努力学习的。暑假就是让我玩的嘛!

玩过几天后,我就要收敛一下自己,我没有沉醉在电脑游戏中,而是适当的完成一小部分的作业,这样就不会为在暑假结束的时候还没有完成暑假作业而苦恼了。暑假是要玩,可是如果不完成作业,暑假又怎么能玩的开心呢?

暑假有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我可不会整天待在家中只是吃喝拉撒睡,如果一个人整个暑假都待在家中看电视,吃冰棍,那么这只能是一个安逸的暑假,却不是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暑假,暑假里我肯定会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看看这大千世界,去看世博会,领略世界科技的先进和感受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放暑假了,由于有两个月时间,再加上天气的炎热,我开始变得非常懒散,什么事也不想干,只想看电视,睡午觉,字也不会写了,手像僵掉了一样,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的,总是写不好,做作业能坚持持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总是刚坐到写字台前,就想着去看电视了但是为了以后的快活,我坚持把作业做好了。

素材积累作文篇6

根深才能叶茂

19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在卢昂上中学时,受到他的老师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普法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福楼拜教莫泊桑写小说要在练基本功上下功夫,因此十几年不让他发表小说,只是写作。1879年夏,以左拉为首的6位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莫泊桑写了《羊旨球》,得到福楼拜允许发表,从此一举成名。

一滴智慧

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他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那就是巡视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不几天,他便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它有工作。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留神观察,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否可以节省成本?

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经试验后并不实用。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那“一滴”却替公司增加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这个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吊灯在风中摆动的启示

300多年前的一天,伽利略到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被门洞里刮来的风吹得来回摆动。这引起了伽利略的注意,“奇怪!怎么每次摆动的时间都相同呢?”伽利略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了确切地肯定每次摆动的时间相同,当时在学医的伽利略忽然想到用自己的脉搏测试。“千真万确!”伽利略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喜。接着他又想,“吊灯要是大小不一样,摆的时间会有什么不同?挂吊灯的绳子要是有长有短又会怎么样呢?”回到家,伽利略做起了实验。结果发现摆动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当线长时摆动慢,当线短时摆动快。后来人们根据伽利略的发现,设计制成了钟摆。

杰克伦敦的“笨功夫”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学识全是靠自修得来的。他经常把词典和书里的词句抄在小小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挂在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帐上,甚至塞在镜子缝里,以便在刮脸、穿衣、睡觉前后都能随时看一看,记一记。他把一些纸片放在衣兜里,外出参加音乐会、拜访亲友或散步时,抽出空闲的时间念一念。他由于不断地记诵,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

坚持的胜利

英国医学家罗斯为了证实蚊子是疟疾病菌的媒介,日复一日地和蚊子打交道。1893年的一天,他在显微镜下看了8个小时,眼睛酸痛,视力模糊,外加天气炎热,蚊叮虫咬,观察难以继续。可是,还有两只蚊子未观察。放弃它们呢,还是再坚持一下?他定了定神,咬了咬牙,继续在显微镜下观察。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突然,他发现这两只蚊子向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而圆的细胞,其中含有黑色物质组成的小颗粒,和疟疾寄生虫的色素完全一样。就这样,他终于找到了传播疟疾病的根源。

素材积累作文篇7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 约翰?洛克

2.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3.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4.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5.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

6.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7.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 彼得?阿柏拉德

8.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 夸美纽斯

9.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

10.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

11.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 萨迪

12.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授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

13.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 —— 克雷洛夫

1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

15.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 冈察尔

16.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 达尔文

17.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18.淳朴和忠诚所呈献的礼物,总是可取的。 ——莎士比亚

19.失去了真诚等于失去了活力。 ——博维

20.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苏轼

21.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 ——魏裔介

22.诚实的荣誉属于真正的好人。 ——卢卡努斯

(二)凡人俗语:

23.让我们握紧毅力,高举勇气勇敢冲浪,充满智慧的网迅人,向世界自信的微笑,沿着那爱的宽带,心的轨迹找到目标,勇敢诚信执著进取,是网迅真情的宣告。

——《飞翔》歌词

24.礼仪的核心是“尊重”。而有着健全心态的人才会懂得尊重他人。a sund ind in a sund bd。即健全的心态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因此,我的课先从健康讲起,使学生懂得如何培养健全的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理念;知道如何科学地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并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学会合理的搭配膳食,能从根本上知礼、懂礼、守礼。自身的原动力强了,再加上教育的推动力和环境的影响力,礼仪教育才不会成为空谈。

事例

少年的诚信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

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点拨]这位少年不惜体力,不怕辛苦,翻山过河为游人补充购买啤酒,他用自己的行为赢得了游客的信任。

[适用话题]素材适用于“诚信”“信任”“感动”等话题。

﹡历史事件﹡

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点拨]一个遵守文明礼仪、有耐心的人,必定会被别人所认可,甚至委以重任,从而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机会。

[适用话题]素材适用于“礼仪”“耐心”“机遇”等话题。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

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点拨]商鞅故意以此举来取得百姓们的信任,奠定下了以后变法的群众基础,看来诚信也可以改变历史。

[适用话题]素材适用于“诚信”“智慧”等话题。

﹡名人典故﹡

张良敬老

张良曾经在闲游时,见到有一位老人,走到他面前时,故意将他的鞋掉下桥去,并叫张良下去帮他拿上来,张良拿上来后,那位老人又叫张良帮穿上。张良因他是位老人,所以又给他穿上鞋,老人叫张良五天后清晨来这里与他相会。五天后,张良来时,老人已经先到了,于是老人很愤怒,并让张良过五天再来,张良五天后听到鸡叫就来到这里,见老人又先到了。老人又很愤怒地要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赶来此地,过了一会儿老人才到,对张良说:“你就应该如此。”于是取出一本书给张良,对他说:“读过这本书后,就可以辅助帝王成就大业了。”天亮时,张良看那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点拨]上面材料证明:一个有美德的人,就会受到别人的信任,甚至会委以重任,从而抓住机遇改变命运。

[适用话题]所以这则材料适用于“美德”“礼仪”“信任”“机遇”等话题和主题的写作。

二、运用指导

1.素材点拨: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在立意与选材时,我们表达“文明”主题应侧重于强调:言谈举止文明、遵守社会公德、讲究各种礼仪、对人有诚信、培养健全的人格、正确审美等。

2.话题适用:

可以适用于“文明”“让”(06四川中考话题作文题)“礼仪”“诚信”“人格”“审美”“缺失”等话题。

3.真题展示:

(a)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阅读上面材料,自命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b)请以“礼”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600字左右的。

三、运用示例

1.标题示例:

?“让”的魅力》《诚信归家》《在文明的天空下》《礼仪的答卷》《生活因文明而精彩》《“美”的真味》《心灵之约》

2.优秀语段示例:

①其实坚守诚信与取得高分两者并不矛盾。只要平时脚踏实地学,投入时间和精力,你一样能做得很好,根本不用去想怎样“安全作弊”。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宁愿冒着被老师处分的危险,而背叛自己的诚信呢?也许面对分数和利益的巨大诱惑,有人会认为:诚信值几个钱?别人都不要诚信了,我还要诚信干吗?于是,大批大批的人都臣服在巨大的诱惑下。考试诚信承诺书签了给谁看?签了又有什么用?虽然在遭遇弄虚作假、高分利益这些不良之风时,诚信显得那么脆弱。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时刻提醒自己,告诫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坚守住那份诚信,相信我们一定会收获到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用心期待诚信》

②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③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资本。”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礼仪不仅涉及个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关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④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3.例作赏析:

“文明礼仪伴我行”征文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正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点评】

这篇先讲述了伟人讲文明礼仪的感人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分层次、有条理地论述了个人文明、个人文明与公共文明的关系、讲文明礼仪要体现在行动上三个方面的道理。其中引用了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使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