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时,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思维会更加清晰,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好父母好家长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好父母好家长读后感篇1
每次拿到新的一期《父母课堂》,我都会认真仔细地看一遍,因为在教育及引导孩子学习方面确实会受益匪浅。暑假里,正在为如何让孩子写好字困惑的时候,看到了《父母课堂》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篇文章,对我的帮助很大!
俗话说“字如其人”。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把字写得即端正又美观。然而总有许多孩子潦草的字迹、不良的书写习惯让家长们大为苦恼。其实,我家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经常叮嘱他一定要写好字,“字是人的第二张脸面”、“甚至会影响考试成绩”等这样的话,说的多了,孩子有时也很重视,会一笔一画认真的写,学校书法课也会认真对待,可是随着学业的增加,为了求速度,书写越来越潦草,字歪斜、分家现象不断出现,甚至书写坐姿也经常达不到要求,不光影响了书写也影响了视力。
文章中说:不良书写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即孩子的认知水平不高,不能长时间地进行有意注意。外因即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结合不良书写习惯形成的原因,我们家长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1。跟孩子要明确写好汉字的重要性。从而使之产生“我一定要把字写好”的强烈愿望,形成矫正不良书写习惯的内在动机。2。要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及时矫正不良的坐姿及执笔姿势。3。鼓励引导,持之以恒。经常鼓励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孩子写好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4。用自身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孩子。父母的身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认真写字、练字,会给孩子良好的榜样示范。
其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们几乎天天跟孩子强调这个问题。孩子的班主任赵娜老师就是严格要求孩子们下笔写字就像对待考试一样,再三强调要求孩子们的坐姿及书面整洁,在此也特别感谢赵老师的辛勤付出。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和孩子共同完成。我想在我们家长积极努力配合下,一定会让孩子们写出一手漂亮、整洁的好字!
好父母好家长读后感篇2
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父母课堂》确实是一本好书。读了这本书,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并影响和指导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一个家庭中是宝贝,重中之重,但怎样才能将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的更加出色呢?《父母课堂》中有句话是"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我觉得家长应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孩子一起进步。我的孩子上二年级了,在这两年中除了抓孩子的学习外,我也不断学习怎样和孩子沟通,改掉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错误的做法。
首先,爱孩子要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父母课堂》中有一篇《与孩子一起成长》使我感受颇深,文中说不要把孩子当做孩子让你来管教,而是要把他(她)们当成是你的朋友来和他(她)们交流、讲道理。并不是我们家长觉得我是一家之长,孩子就必须听从我们对他的要求。孩子入学之初,我对儿子的教育最多的是命令和教训,很少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他的感受,只要我觉得是正确的就会直接命令他去做,结果孩子不但不听,反而适得其反,越来越不听话。静下心来反思自我,认真总结了自己对待儿子教育问题上误区并改正,现在跟孩子讲道理他也能听进去了。
其次,父母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和肯定。《父母课堂》中也提到“好孩子是在表扬中长大的”,不断的赏识就会使孩子逐步走向成功的摇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应该读懂孩子这本书,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的心理,真正掌握孩子的需要。帮助孩子养成开朗、自信、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同时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用有效的且不影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方法来处理一些问题。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多与我们交流,多听听他的心声。允许孩子在生活、学习上犯点小错误。
再次,培养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学后先写作业,完成作业再去玩。在孩子刚上学时,可能是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孩子不适应,学习写作业不入门总想玩,我们做家长的就告诉他要写完作业才能做别的事。慢慢的习惯养成了他学习也主动了。我们家长还应该明白,重视孩子的学习状况不单单是分数,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这样对于指导孩子的学习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给孩子压力,让孩子讨厌学习。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产生波动时,我们不能一味的责备,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心。要平和细致地问清原因,让孩子知道“胜不骄,败不馁”“失败乃成功之母”等道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
注重孩子的品行教育。在品德教育方面,我认为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都在影响孩子,好的身教和抓住时机的言教,会带给孩子正直、善良、诚实、责任感。比如,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在家尊敬长辈、孝敬老人等等。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家长在生活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父母课堂》是每个家长的良师益友,我觉得每一篇都是真金美玉,值得学习和借鉴。也希望《父母课堂》在老师与家长之间筑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去引导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健康的长大!
好父母好家长读后感篇3
现今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收入的提高,大多数孩子都是衣食无忧,父母也是竭尽所能的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要,以至于孩子没有了金钱的概念,体会不到挣钱的艰辛。
我们小时候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家庭日常开支时常捉襟见肘,我们虽然能保证温饱,但是在物质方面非常匮乏。现在我们收入提高了,就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不管是教育投入还是其他,都是提前给孩子安排好,我的孩子直到上学都不知道自己拿钱去买东西。在以前看来,我觉得我们很称职,在这方面非常合格,不让孩子有攀比意识,不让她过早接触金钱,但是自从读了《父母课堂》——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对我触动很大。
从青少年理财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来看,3~12岁是培养孩子理财理念的最佳时期,6岁以前是萌芽期,6~12岁为确立期,在这两个阶段塑造孩子正确的“理财观”是尤为关键的。所以,孩子的理财观,不只是教孩子用钱,还关乎孩子的思维模式。结合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发现孩子没有金钱概念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其一数学中学到的应用题,有很多都是去商店买东西,可是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我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给孩子讲通什么是“钱”,更不用说如何正确计算了;其二就是在生活中,孩子一旦得不到想要的,就只会埋怨,而不知道理解,孩子会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垂手所得的。
鉴于此,我们也逐步改变了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一是去超市买东西,把钱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付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理财观,让孩子知道买东西要付钱,从而体验和明白金钱的作用;二是我们不再一味的给孩子买,而是在孩子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给孩子劳动费,让孩子的知道如何赚钱,懂得劳动的艰辛,并得到自己想要的,以免养成“伸手要东西”的陋习;三是让孩子懂得节约和储蓄的重要性,避免孩子以后花钱大手大脚,使其在花钱时始终想到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理解什么叫未雨绸缪。
虽说现在能意识到儿童理财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理财教育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同时,心理素质的锻炼同样很重要,因为无论贫富,良好的心理都是成功理财的基础,适当让孩子尝试挫折教育,对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管怎样,做好孩子的理财教育父母必备两个条件:第一,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要有持续的关心和支援;第二,要掌握教孩子理财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金融知识。归根结底,唯有父母先学习理财知识,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从小将理财意识根植到心里,从小培养“勤俭、创新、自立、责任”的品质习惯,以成为高财商的未来青年。
好父母好家长读后感篇4
作为一位五年级的家长,然而在这学期得到《父母课堂》这本宝典后作为比较强势的母亲我觉得自己也犯了大大的基础性错误。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或者也有你,你们也为着急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家长们都有着和我一样的错误观点和教育方式。
拿到《父母课堂》自己看到了一篇《你怎么不跟好的比》,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首先引发我浓厚的兴趣,觉得自己的观点被认可,太高兴了。但,细细品读后自己错误应该和孩子好好道个歉。文章的的主人翁孩子第二天要听写英语,母亲叮嘱认真复习,但事与愿违这次的听写比以往增加了难度结果孩子30个单词只对了18个,母亲问了其它同学的成绩,孩子说了几个比自己差的同学,妈妈怒气冲天的回了一句”你怎么不跟好的比“。这句话的含义是你没有别人好,你不行。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的做法不仅对孩子起不到正面的积极教育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受到伤害,这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经常拿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会让孩子比较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的更优秀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自卑,没有上进心,不管怎样都是比不了更加优秀的同学。孩子的努力也不会得到肯定,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认真努力的动力。
所以,父母的正确做法是应该引导孩子”和自己比“。例如这次的成绩和上次成绩进行纵向比较,是否存在不认真或者需要在改进的地方。此外在让孩子学习别的孩子的优点时也应先给予孩子好的方面的肯定,然后客观分析别的孩子好的方面建议孩子学习别的孩子的长处,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作者:王若溪家长
好父母好家长读后感篇5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难管?”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对如今的“零零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期《父母课堂》的一篇名为《立规矩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敬畏感》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读罢王涛博士之文后,使我对自己孩子以后的家庭教育方向明晰了许多,也找到了前文问题的答案。
王涛博士提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要着重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感。这种敬畏感不是为了孩子害怕父母。而是让他们学会敬畏规矩。所谓“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敬畏让人“不敢肆”而得以避祸,它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因为真正的自由不是从其所欲,而是当你想做什么时,因着敬畏而有能力不去做什么。父母要从观念上培养孩子遵守及敬畏规矩的精神,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且立规矩时一定要认真,因为父母是规矩的重要守护者,这种坚定守护规矩的精神也要感染给孩子,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规矩的力量。
?父母学堂》使我们获益匪浅,使我们在育儿教子的路途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好父母好家长读后感篇6
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总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许多问题是第一次出现,父母孩子都有些束手无策。这时候,《父母课堂》就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你要问二年级孩子最怵什么,估计多半会说是作文。看完《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一篇,我感触良多:写作本身是快乐的,关键是让孩子走进生活,培养孩子动笔的习惯。
记得孩子上一年级时,我就打算让孩子每天写点东西,培养他说长话的能力,可是他非常抵触这个作业,为此我们家长没少批评他,可他依然是我行我素,有时我就想:“唉,还是等他长大点吧。”可是去年暑假,他居然自己主动提笔写了一篇,怎么回事呢?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去北京旅游,住在前门附近的一家宾馆。宾馆附近有家山西人开的晋阳春面馆,里面的阳春面他非常喜欢吃。在北京的一周里,不是去很远的景点时,他总是中午晚上都坚持去吃,甚至去颐和园时,他还说,妈妈早点回去,我爱吃阳春面。呵呵,可爱的孩子。最后一天中午,照例我们又去吃了面,回宾馆时,孩子突然说:“妈妈,我要写篇作文,题目就是《20xx年北京最后一碗阳春面》。”说写就写,去火车站之前,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呈现眼前,我一边读着,一边感动着:孩子之前不喜欢写作文,只是因为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啊!
回青岛之后,我立刻改变了策略,不讲所谓的篇章结构,而是尽可能的带孩子走出家门,走进真实生活,让他随性写作。只有见识多了,才会有感而发:爬了崂山,写写崂山上的蚂蚁;去附院拔牙,写写拔牙的过程;语文书上出现了东方明珠,就带他去上海实地旅游;课外看过《小桔灯》,出差去福州时,就带着她去游览冰心故居;总之,写作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就这样,我们一边丰富着孩子的阅历,一边有意无意地让他言之有物。他爱上了旅游,爱上了作文,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时,作文差1分就满分呢。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当你在为孩子的视力越来越差而担心时,有没有想过,让他抛开书本,排开电脑,走出家门,走进生活?相信您一定会有一个更健康更阳光的孩子!
?父母课堂》里的这篇文章,让我更加自信,相信自己在培养孩子写作方面,已经迈出了正确的第一步,以后,我会计划按照文章里说的,给孩子开博客,并尽可能寻找机会,让孩子自我展示一下自己的写作。我深信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父母课堂》定会给予我们家长更大的启示和帮助。作文
好父母好家长读后感篇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位家长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像普天下父母一样,我也很想把女儿培养成才,可是几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虽然我也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很多时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决。
孩子入学之初,我对女儿的说话的口吻大多数都是命令式的,很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她的感受,只要我觉得是正确的就会直接命令她去做,或者直接罗列出一大堆禁止做的事情,孩子没有反驳的余地,总是没有缘由觉得自己委屈而痛哭,我因此非常苦恼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了。
自从订阅了《父母课堂》,我就找到了儿童教育的专家,每一期我都会认真阅读,静下心来反思自我,感到震惊之余,认真的总结了自己对待女儿教育问题上误区,让我知道教育应该从细微处做起,从现在做起;孩子面前,总是情绪饱满、信心十足;用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排解来自学校、社会等外界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与孩子生命意愿相违背的强制、训诫,给孩子一个宽松并愉悦的心理成长环境,比限定与束缚更有效果,在学习上需要的是动力而不是压力。
于是我也改变了教育方式。在做每件事之前都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她的想法,在一定限度的范围内让她自己安排学习和娱乐活动,要求孩子做的的事情自己先做到,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孩子能够很有计划的安排自己写作业、预习功课以及娱乐的时间,成绩也保持的不错,还会很积极的去看点儿天文和儿童文学方面的书。
感谢父母课堂,让我懂得作为家长不能光满足孩子的吃、穿、花销。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与孩子多沟通,并用正确的话语引导孩子,要学会细心的观察孩子的变化,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孩子平等交流,让她充满欢欣地喜爱自己,爱家人,爱师长同学,学会用爱的眼光开世界,让她全心全意地信赖自己,让他能够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希望父母课堂在老师与家长之间筑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去引导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