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7篇

时间:2025-11-09 作者:Anonyme

要想让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就必须在教案中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做好规划,​,要想让教案更加完整,教师需添加必要的教学资源,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7篇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眼睛的形状、颜色、位置及功能。

2.认识保护眼睛的方法。

3.知道看东西需要光线。

4.复习红色、黄色和绿色。

5.认读“眼”字。

活动准备

红色、黄色、绿色的物品。

眼罩。

小镜子、没有五官的脸谱、彩笔。

识字图卡“眼”(见教具)。

与眼睛有关的图书。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绿色的物品,请幼儿蒙着眼睛触摸物品,看看能否说出物品的颜色。

2.与幼儿一起讨论眼睛的功能,以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3.大家一起欣赏上述物品美丽的颜色,过一会儿,老师把活动室的`灯光调暗,并拉上窗帘,向幼儿提问能否看得清楚物品的颜色(有些幼儿可能怕黑,老师最好站在他身边)。

4.再把灯光调亮,与幼儿一起讨论能再次看清楚物品的原因,然后总结有光才可以看见东西。

5.请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眼睛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再在一个没有五官的脸谱上画自己的眼睛。(脸谱留待以后的活动使用。)

6.出示识字图卡“眼”让幼儿认读。

总结分享

请幼儿互相观察,说说彼此的眼睛有什么不相同。

活动评价

1.能说出眼睛的形状、颜色、位置及功能。

2.了解保护眼睛的基本方法。

3.知道有光才可以看见东西。

4.能认读“眼”字。

延伸活动

请幼儿到“全家福”区,观察谁的家人戴了眼镜。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以多种方式认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例如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与保护眼睛有关的儿歌等。

2.邀请两位戴眼镜的家长来园,向幼儿介绍戴上眼镜的原因及带来的种种不便。

3.在图书角中投放与五官的汉字认读有关的图书,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认读汉字。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计划捉蚂蚁的行动,明确活动的观察任务。

2.对捉到的蚂蚁能够仔细观察,并能将蚂蚁的身体构造与功能进行表述和描绘。

3.在捉蚂蚁的活动中萌生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昆虫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块纱布和皮筋、小铲子。

2.雪糕棒、放大镜、笔和画板画纸、背面贴有双面胶的白纸。

3.选择一处有蚂蚁出没的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

4.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见过小蚂蚁吗?你们以前在哪里见过蚂蚁?今天我要去捉几只蚂蚁来研究研究,谁愿意和我一起去?

2.师幼一起策划捉蚂蚁的计划

(1)师:蚂蚁平时喜欢在哪里?我们到什么地方有可能捉到它们?

(2)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简笔画在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上分别画出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

(3)根据幼儿猜测的几个地点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将所猜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贴在组长的衣服上。

(4)师:去捉蚂蚁有许多工作要做,先要当好“侦察员”,即能找到蚂蚁活动的地方;然后要做“观察员”,即能仔细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还要当好“记录员”,即把你在哪里发现了蚂蚁,和你看到的蚂蚁的样子画下来。

(5)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器材“去捉蚂蚁,你觉得我们需要哪些东西的帮助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出示相应的材料:看看这里的哪些东西在捉蚂蚁的时候会用得着?昆虫盒用来做什么?放大镜可以用来做什么?纸和笔可以用来做什么?去捉蚂蚁时还要注意什么?

3.师幼一起去寻找、观察蚂蚁

(1)教师带幼儿外出寻找蚂蚁,并请发现蚂蚁的小组及时向大家通报,请捉到蚂蚁的小组就地观察蚂蚁。

(2)用放大镜仔细看看小蚂蚁有几只脚?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小蚂蚁是怎么爬的?它的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会动?学一学它是怎么动的?

4.组织幼儿交流捉蚂蚁的经历并扮演小蚂蚁走路的姿态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蚂蚁?你是在哪里捉到的?

(2)你对蚂蚁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知道小蚂蚁的哪些问题?

(3)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蚂蚁,三个小朋友扮演一只蚂蚁,商量一下谁做头、谁做胸、谁做腹,然后尝试走一走。

2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花》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试验

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试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4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

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工具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是快捷、方便的工具。

3、能运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对探索活动感趣

活动准备:

黑板、纪录表,幼儿标记贴,五个澡盆,内放大米和黄豆,漏勺、勺子、筷子、夹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个

活动过程:

1、以厨师阿姨遇到的问题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师:厨师阿姨今天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把黄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谁来想一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帮阿姨将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和表达)

2、幼儿根据工具进行猜测并进行记录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出示工具)请你猜一猜,这些工具中哪一种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讲述)师:(出示记录表)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标记贴到这种工具的下面。(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3、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师:究竟哪种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师要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来试一试。注意每一种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过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种,最后把你的小标记贴在记录表的小手这一行的工具下面。(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每种工具都要尝试,最后再记录结果。重点观察、指导幼儿使用漏勺,探索用法)

4、结合记录表集体讨论,发现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将黄豆和大米分开师:刚才,我们用了各种工具来分黄豆。试过以后,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黄豆分出来,而且看不见一粒米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讲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师小结:原来,漏勺上有许多的洞眼,当我们用漏勺去盛米和黄豆时,米就会从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黄豆。当漏勺中盛了米和黄豆时,我门只要用手轻轻地左右晃动,就能让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来了。所以,漏勺是我们今天分黄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赛:分黄豆师: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有趣的分黄豆比赛,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用漏勺将剩下的黄豆和大米分开,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多!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准备:

卡通板、废旧纸盘、色卡纸、双面胶、彩泥、泡沫板、剪刀、录音机、小鱼的录音、海洋垃圾的布景等。

有益学习经验:

1、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3、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过程:

一、海底观光:观看录象片----海底世界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许许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观看资料片:大海中的鱼(片中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海鱼及其相关知识)。

提问: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庞大的一个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们认识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鱼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看_)

观后提问:生活在海里的鱼可真多呀,你记住了哪些,说说看吧?

小结:除了这些鱼儿外,还有许许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来海底世界真是个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不注意保护这个家,致使海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带来了灾难呢!你们听,这是谁在说话?

三、听录音:一条可怜的小鱼在叙述亲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于家园受到严重污染,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它在向小朋友请求帮助。

四、向幼儿展示“垃圾密布”的海洋(用万通板和废旧物品、果壳、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鱼的家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是谁造成的呢?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呢?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鱼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请小朋友用双手清理垃圾,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六、美工活动----变废为宝。幼儿运用多种美工材料动手制作,共同装饰展板,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能生长,初步了解植物生所需要的一些自然因素。

2、尝试记录帮助种子生长的方法,体验帮助种子长大的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1、中(2)班绿色家园责任田的照片。

2、下雨、阳光、蚯蚓ppt、视频。

3、记录纸(小苗的形状)、记号笔、展板。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前几天,我们在责任田里种了什么?(花生)它们发芽了吗?(没有)

这些小种子啊心里可着急了,它们好想快点长大!

那种子长大谁会来帮帮他们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种子宝宝在长大。

观看ppt,了解春雨、阳光、蚯蚓是怎样帮助想长大的种子的。

1、春雨

(1)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春雨啊。春天到了,春雨哗啦啦地下,落到绿色家园里,落到泥土上。

(2)种子宝宝喜欢它吗?为什么?

下了春雨,种子宝宝喝得饱饱的,身体长得胖胖的。

2、太阳

(1)谁来帮忙了?

太阳公公散发着光芒,晒着太阳可真暖和啊,种子宝宝伸了个懒腰,使劲地往上长,长出了小芽芽。

3、蚯蚓

过渡:还有谁也会来帮忙呢?

(1)(我来啦,我来啦,我来帮助你)猜猜是谁呀?

(2)小蚯蚓是怎样帮助种子长大的呢?

蚯蚓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帮助小种子松土。

(3)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蚯蚓帮种子宝宝松松土吧。

现在的泥土又松又软,小种子使劲地顶啊顶,终于钻出了地面。

总结:原来种子宝宝长大需要雨水的'滋润,阳光的照耀,还有小动物们的帮忙呢。

三、帮助种子生长。

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你会怎样帮助种子生长:

他们对种子宝宝这么关心,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帮助绿色家园责任田里的种子快快长大!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它们,和你旁边的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记录帮助种子长大的方法:

(1)介绍记录纸

这是我们的记录纸,它像小苗苗一样,有两片叶子。想到一种方法记在一片叶子上,想到第二种方法记在另一片叶子上。

提问:一张纸上记录几种方法?

假如你还有别的方法,就再拿一张记录纸来记录。

(2)幼儿记录

3、交流分享:

(1)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他们?

(2)做一做帮助种子长大(幼儿结伴表演)

总结:小朋友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帮助种子宝宝长大,相信我们责任田里的种子宝宝很快就会发芽、长大!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形成,知道8添上1是9,理解8、9两数之间的关系。

2、能细致地观察并说出物品的数量,尝试对物品进行初步统计。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花园背景图1张,9朵蓝花、9朵黄花、9只蜜蜂、9只蝴蝶的粘贴卡片。

2、幼儿人手一份内容不同的食品店图片和统计表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孩子们,春天来了,花园里开满了漂亮的鲜花,我们一起到花园里看看吧。

(教师出示花园背景图)

师:哇,好漂亮的花园,谁能告诉大家花园里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花?

二、基本部分

2、点数小花知道8添1是9

(1)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花园里有几朵蓝花,有几朵黄花,谁多谁少?

(2)请幼儿讨论:怎样让蓝花变成和黄花一样!

教师引导幼儿在8朵蓝花后面添上1朵蓝花,点数验证,理解8添上1是9。

(3)怎样让黄花变成和蓝花一样多,点数验证,理解9去掉1是8、

3、游戏《花儿找朋友》

师:孩子们花园里开了这么多漂亮的鲜花,不光我们小朋友喜欢,小蜜蜂、小蝴蝶也飞来了,他们要和小花做找朋友的`游戏,蝴蝶找黄花做朋友,蜜蜂找蓝花做朋友,现在我们帮他们一起找吧。

(教师出示9只蜜蜂和8只蝴蝶)分别贴到小朋友身上,先发蜜蜂给小朋友,粘到孩子的身上,(放音乐“春天”)老师带着孩子上台学蜜蜂飞一圈后再一个一个粘贴图片,贴完后说,帮小蜜蜂找到好朋友的回到座位上。

师:其他小朋友都帮他们找到好朋友了,怎么还有一只小蜜蜂没找到蓝花做朋友,这是为什么呀?

幼儿:红花少了1只或蜜蜂多了1只。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点数)红花有8朵,黄花有9朵,9比8多1,所以多的这只蜜蜂没有好朋友,现在老师贴上一朵红花让它和小蜜蜂做朋友吧。现在所有的小蜜蜂都有好朋友了,我们再帮小蝴蝶找朋友吧。

(教师再找部分幼儿贴上蝴蝶,再放音乐,飞一会儿再粘贴。)

师:我们来看看,蝴蝶找到黄花朋友了吗?(点数蝴蝶),蝴蝶都有好朋友了,还有一朵黄花没有找到好朋友,那个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

幼儿:黄花多了1朵,数一数,蝴蝶有8只,黄花有9朵,8比9少1,所以这朵黄花没有好朋友。(表扬鼓励幼儿。)

4、抢椅子的游戏

我师:们帮小蜜蜂、小蝴蝶都找到了好朋友,现在我们和小椅子也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吧!

(1)教师把小椅子(8把)搬上来,请一组小朋上来(9人)。游戏规则:音乐开始,9个小朋友围着椅子转,音乐停看谁先找到小椅子做朋友。

游戏结束,师:他为什么没有椅子呢?看看有几把小椅子,几个小朋友?(8把、9个)9比8多1,所以他没有小椅子。

师:现在怎么让他也有椅子呢?(加上1把)加上后再玩一次,正好一人一把。

(2)再换一组(8人)幼儿游戏,音乐停,有1把椅子空着,再说出8比9少1,所以多一把椅子。在加1人重新游戏。

5、找找数量是8和9的食品

师:刚才的游戏好玩吗?是不是有点累了,肚子饿吗?

幼儿:饿。

师:我们去食品店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吧。

教师出示食品店图片和统计表

师: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找出那些食品的数量是8?

那些食品的数量是9?

三、结束部分

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要组织好一次数学活动,我们一定要尽量做到寓教于乐、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能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幼儿的知识、能力都能在原有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其次,教师引导的策略是尤为的重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时刻明确活动的目标,既然给孩子创设学习的情境,就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堂中产生的问题,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为幼儿学习数学服务。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知道两面镜子随着旋转角度的不同会反射出不同个数的像。

3、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卡通动物纸片若干,30面镜子,水笔

【活动过程】

1、发现我自己:小朋友们,上课开始前先让你们猜个谜语:“我看着你,你盯着我,没我就没你,没你却有我。”教师出示镜子,让幼儿观察其特征。

提问:大家来观察下,镜子时怎么样的。

(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凉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层特殊的材料,叫金属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体了。并幼儿学说金属漆)

提问:为什么能看到自己的样子。

(引出“反射”这个词,因为光把我们的样子反射在了镜子上,镜子又把上面的图像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里)。请幼儿上来按照图片进行讲述。

2、背后的秘密。

提问:小朋友都能看到自己的脸,那能不能想办法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呢?提供每个幼儿一面镜子自己操作。

提问:一面镜子是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啊,那下面我请两个小朋友合作,看看用两面镜子能不能看到。之后教师分别请幼儿上来面向幼儿,在其后脑贴上任一图片让他用两面镜子看到背后的图片。

3、数一数。

教师先将两面镜子同方向摆好,请幼儿上来数镜子里面的笔有几支。然后旋转一面镜子,使其呈现2个像、3个像、4个像······无数个,并请幼儿上来观察。

提问:你们还记得刚刚老师是怎么做的吗,你们发现了什么。简单介绍原因(镜子与镜子之间的重复反射)。分组探究。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观察的是平面镜子,生活中还有很多种镜子,像放大镜、望远镜等,小朋友下次可以在区角活动里去探索他们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