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后感优秀7篇

时间:2025-09-15 作者:Cold-blooded

读后感的形成过程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心,在写作读后感时,能够锻炼我们对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能力,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亲爱的读后感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亲爱的读后感优秀7篇

亲爱的读后感篇1

匆匆读了《亲爱的安德烈》,合上书页,我不知是该羡慕安德烈的生活,还是应该为自己眼下的生活悲哀。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安慰他,而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却往往收获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联合斥责;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难道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吗?

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有很多的烦恼围绕着我。“别玩电脑游戏了,快睡觉!快点去,明天还要上课!”一阵刺耳的声音又从妈妈的嘴里不耐烦地跑出来了。我心里暗想:好烦,游戏正玩到精彩的地方妈妈又来烦我了。看这就是我成长中的第一个烦恼:电脑游戏和妈妈之间的战争,而且战争有愈演愈激烈的趋势。另外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也不愿与家长谈论,因为只要一谈,他们就要长篇大论,不准我插一句话,而且我的耳朵也受不了那么多话的进出,所以我不愿让耳朵受罪,就不想与家长啰嗦!

我只是想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空间。多么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们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把你们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你们古板的关怀变得更加亲切一点,给我们一点柔美的微笑,给我们一点应有的尊重,那样,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比现在灿烂很多,很多!

亲爱的读后感篇2

花了三天晚上,我陆陆续续地看完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我不敢看快了,即使这本书对只是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来往信函的收录。这本书里的信件所谈内容设计了很多方面,如衰老,死亡,流行艺术,价值取向等等,有许多是我现在这个年纪所不能了解和体会的,但也有我所能领会的——他们都在竭尽全力地去了解彼此,撇开那些深奥的东西,还有母子间的爱与坦诚。

从开头的两篇文章,《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连接的“份”》都可以看出,无论是四五十岁的龙应台,还是她那二十多岁的'儿子安德烈,他们都在感叹时光飞逝,并表示了他们都想重新认识对方。安德烈,mm,每一封信的来往都是两个世界的交汇。相差三十多岁的两个人,都在努力地融入对方,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再去重新认识一遍我的父母呢?

龙应台试着忘记那个原来的安德烈——“那个让我拥抱,让我亲吻,让我牵手,让我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而是直面十八岁的安德烈——“脸上早没有了可爱的“婴儿肥”,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而我,想试着用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孩子的目光,来重新审视我的父母。

那么爸爸就不是所谓的“严父”。他很少沉下脸来,他也会哈哈大笑,如果他一直都是沉着脸,那只能说他可能是网上所说的“面瘫”。爸爸其实很喜欢在网上看职业游戏选手的比赛,但我总是看不懂那些花花绿绿的游戏界面,也看不懂那些长得奇形怪状的东西跑来跑去有什么战术可言,但爸爸总是看得不亦乐乎;爸爸也在网上看时事和新闻,但除了什么怪事奇事,我对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很少感兴趣。当然,我和爸爸也有谈论的东西——我们可以在饭桌上,由一碗竹笋鸡联想到《红楼梦》,爸爸就会开始讲述“红学”是什么东西;也可以在看电视时就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背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我其实不喜欢作文书里的“慈父”,“严父”,那些都太虚幻了。我更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人,生气了就吵,满意了就夸,会笑会哭,就如安德烈和龙应台一般,每一句都发自肺腑,每一句都掏心挖肺的真实,不对就是不对,厌恶就是厌恶。

如果真实,那么妈妈也就不是会半夜起来特意到你房间给你盖被子的母亲,她会在我生病不舒服时关心我,但不会跑来盖被子,除非我发烧。我的父母一律认为我已经不小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而且妈妈很新潮,微博,微信,yy(标志为一只可爱小浣熊的语音软件),眼下最流行的游戏。全都可以在她的手机上找到。爸爸一直说我和我妈是十足的“手机控”,那么我和我妈妈的聊天内容自然要丰富一些。妈妈在微博上看到有趣的事会第一时间告诉我,然后两人一起捧腹大笑;我们俩也会在一天晚上走在街上,两旁的行道树投下朦胧的剪影,路灯洒下一团昏黄的光,边谈着今晚某某频道的歌会,一边慢慢走回家;也会在逛书店时,看见《飘》妈妈就想起斯佳丽,再想起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和她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名著之一《基督山伯爵》。总之看我和我妈的相处方式,就像看一对姐妹,聊游戏,聊好歌,聊小说,有时也会聊聊学习。我总觉得,和父母相处,做到父(母)慈子孝并不是最高境界,正如与老师是亦师亦友,和父母也应该如朋友一般,可以严肃地探讨学习,也可以侃得天南地北,几乎是无话不谈,也就如安德烈和龙应台。

时间白驹过隙,“安安”不见了,我也在长大。以后我和父母会怎样?二十岁时,三十岁时,四十岁时。没人知道,或许那是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抑或一切如常。但至少《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告诉了我,每隔一段时间,去重新认识一次自己的父母,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们都在成长,每一次认识都是在拉近我和父母的距离。摒弃如提线木偶一般僵硬的“严父慈母”,直面最真实的父母,这样,我才可能真真正正体会到龙应台和安德烈在写信时的那份感受——很高兴认识你。

从小时候到现在,每一次重新认识对方,都有一种快乐,都是一种蜕变。

亲爱的读后感篇3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很特别,它是用写信和日记的方式来吸引学生读者的。

它主要是关于学生名叫鲍雷伊,他的父母离婚和她的母亲一起生活。有一天,老师收到了分配给他们最喜欢的'作家写的,最houbaoleiyi勉强写了一封信,韩秀丽先生,就是要求我们如何改进技术和写作的方法。他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写作。他不仅寻求写作方法的建议,也私下对韩先生修理自己的烦恼。他担心了很多,比如他没有对学校的任何朋友,最可悲的是,还有人偷了他的午餐。

鲍雷伊把这些问题不好的都写信给了汉修作文先生,汉修先生也回信鼓励了他。慢慢的他不但写作和学生阅读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很快,而且烦恼的情绪也没有了。虽然爸爸妈妈最后就是没有和好,但他觉得他们自己孩子长大了,能够通过独立面对我国很多事情。

读完这本书,我想一个普通的男孩,从写作到汉秀先生像一个改变的人,他坚持每天写作,几年到一天,终于有所收获。 世上没有难的事,只有心之人。” 只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去做。

其实写作文并不可怕,只要用心坚持,写出周围真实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了!我们都要学会坚持!

亲爱的读后感篇4

在这样一个炎炎夏日中,我看了一本使我受益匪浅的书--《亲爱的陌生人》。

“妈妈又怀宝宝了。”这一个消息像闪电似的劈在了叶今一的头上。她觉得以往甜蜜的日子忽然变得不一样了,家人把所有的关注和爱都给了肚子里的“弟弟”,自己则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于是,“离家出走”的念头便在她的脑海里萌生。

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叶今一的妹妹出生了……也许,“第二个孩子”般的字眼,会使大部分独生子女特别敏感,脆弱,曾经的我,也是当中的一员。

“孩子,妈妈要回老家一趟,等我回来了,你便会有一个可爱的.妹妹啦。”“轰”的一声,妈妈的话由如炸弹般在我脑海里炸开。六岁的我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妈妈,我不要你回去。”然而,我的声音像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儿回音……

几天后,我便开始了和爸爸“相依为命”的日子,爸爸非常马虎,一点也不会照顾我。每到夜晚,我便会躲在房间里偷偷的哭,一边哭一边想,若是妈妈在就好了,我就不用跟着爸爸过这种“机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了。哎!都是妹妹不好,要不是因为她,妈妈就不会回老家了,妈妈也是真偏心呢,妹妹还没出生呢,就想着妹妹,如果是妹妹出生了,那还了得?想到这里,刚停下来的眼泪又“哗哗哗”的流了出来。

第二天我起的非常早,一起来又心生埋怨,想着,若是妹妹出生了该怎么办,到时候帮妹妹冲奶粉啊,帮他洗澡啊,哄他睡觉啊,带她去玩呐,这些繁琐小事都要我帮妈妈做。每天,太阳是随着我的哭声升起,妈妈辛勤忙碌的一天又开始啦!先是安抚我,使我香甜的睡着,然后紧接着还要不辞辛苦的做一顿美味的早餐,最后,各种事情随之而来。尽管妈妈忙得焦头烂额,却不曾对我大哄大叫。

现在的妹妹相当于曾经的我,而我就相当于过去的妈妈。以前,妈妈总是对我任劳任怨,所以,现在的我要对妹妹尽心尽力。我不在对妹妹有偏见。加油吧,崭新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宝贝,家人之间的相处一样需要真诚的体谅与付出。幸福多一点,少一点,就在一念之间……

亲爱的读后感篇5

最近我看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我觉得非常好看,这本书是美国的贝芙莉·克莱瑞写的。

文中主要讲了雷伊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看了一本书,作者是汉修先生。刚开始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雷伊一直保持和汉修先生的通信,但后来,他觉得给汉修先生写信,使自己正在一点点地改变,真正喜欢上和汉修先生书信来往,这一习惯,直至他小学六年级。

后来,他自己编了一本书,名字叫:十尺小蜡人。这是他第一次编书,因为他平时不肯写日记,所以这本书还没有编,就结束了。他知道自己的水平还不够好,就坚持每天写日记。后来,他的作文得了第三名,一位作家和他聊起天来,这位作家非常喜欢雷伊,他的《卡车的一天》虽然排在了第三名,但是,他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书中,和蔼可亲的'汉修先生也让我很感动,鲍雷伊每次都给他写信,汉修先生也每次都让鲍雷伊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他还鼓励鲍雷伊天天写日记,给他出了一些很简单的生活方面的题目,让他一篇一篇地写日记回答,慢慢的鲍雷伊对写日记产生了兴趣!

读了我本书,我觉得人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不要封闭自己,而是要请教向汉修先生这样的良师益友。

我喜欢《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它告诉我们一些鲍雷伊的生活小事,同时也教育我要养成天天写博文的好习惯!

亲爱的读后感篇6

这个星期,钱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书,叫做《亲爱的汉修先生》。

这里面讲了鲍雷伊二年级时读了一本名叫做《亲爱的汉修先生》,他很喜欢里面的作者汉修先生。并且经常写信给他。到了六年级,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

这本书里的人物鲍雷伊我非常喜欢。因为他通过和汉修先生书信来往,不但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而且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

这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就是雷伊在午餐盒里放了一个警报器。他能自己发明东西,这让我觉得他很聪明。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鲍雷伊从写信中慢慢地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一个小作家。

这个星期里老师让大家读一本小说,它就是美国著名作家贝芙莉,克莱瑞写的《亲爱的汉修先生》。

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书,他很喜欢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于是他用信和他密切联系。到了六年级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与汉修先生联系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告诉汉修先生父母离异的实情,转到另一所学校后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信的交往,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对困难,懂得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了一手好文笔,其中一篇《卡车上的一天》使他获得了小作家的荣誉,同时也坚定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决心。

星期一早上,钱老师到图书馆借《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让我们看完写读后感。

看了几次后,我发现这本书全是鲍雷伊给汉修先生写信和他自己的作文。

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我最喜欢鲍雷伊虽然他很可怜,因为他爸爸妈妈离婚了,他和妈妈住在一个破破烂烂的房子里,非常贫穷。但他非常聪明,因为他的午餐被偷,就发明了午餐警报器,如果有人吃掉他的午餐,午餐警报器就会响起来。他还有恒心,一直和汉修先生通信。他天天写作文,从起初他并不喜欢写作到后来觉得写信其实并不讨厌,而且怀念那些写信的时光,再到后来喜欢上写作,每天坚持写日记,到最后能够获得荣誉入围奖。

相较雷伊的生活经力,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好好学习,向雷伊那样喜欢写作,认真写作。

亲爱的读后感篇7

当合上《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时,我总有种想再读一遍的想法。《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一人为人母的中年女人和她已成年的儿子通了3年的36封信。通信的时间,总让我感慨。

“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这是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写信的初衷。而一开始,安德烈,这个完全不想与母亲交谈的人,完全是为了赚稿费,才写信的。因此,他们俩就抱着不同的心态通信着。即使安德烈不是真正想写信,但龙应台却想走进儿子的内心,想让安德烈与自己的关系得到缓解,想认真研究自己的儿子。然而,母亲细腻的言语,也让安德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德烈到最后,通信的目地仅仅是为了与母亲交谈。当然,他们彼此认识了对方。

龙应台有的地方,让我感触很深,面对着自己儿子的不耐烦、不想说,她并没有以逼迫的方式去做。即使自己的几行文字只能换来儿子的三言两语,但她仍旧字字引导,希望安德烈能多说一点。她只是想了解自己的儿子。这是何等伟大的母爱啊。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自己就算日日夜夜汗流浃背,操心不已,但为了孩子,又有何怨言?如何孝敬父母,使他们舒心,我们都知道。端一杯茶,捶一下背,说一句话,等等。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又有谁能时刻想到这些,并经常去做。而父母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却会把它当做唠叨,当做耳旁风,不去理会,有时还嫌烦,与父母顶嘴。我们长大了,只顾着与朋友玩,只顾着去享受自己的美好时光,却总是遗忘了抚养我们长大,为我们担心的父母,他们正在渐渐老去,一日不如一日。我们能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像儿时一样,常陪陪他们,多在他们身边,与他们聊聊天。

想到这儿,我不禁为自己有时因心情不舒畅,而惹父母生气,让他们伤心的事感到羞愧。从此以往,我将时刻控制好自己的心情,多体谅父母的难处,理解父母的用心,并多多地去帮他们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争取不让父母担心。

?亲爱的安德烈》中,让我看到了母爱的呈现。父母的地方,就是家,一个不论你身在何处,却长伴与你的家。父母,多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