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云上课堂观后感模板6篇

时间:2025-07-17 作者:Cold-blooded

写观后感的目的是为了总结自己的感受和对影片主题的理解,观后感能够将我们对角色的共鸣与思考凝聚成文字,留存心中的感动,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云上课堂观后感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2024云上课堂观后感模板6篇

2024云上课堂观后感篇1

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美育”概念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由席勒提出来的。而中国早在西周时期,便有周公的“制礼作乐”。到春秋时期,我国的古教育家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席勒美育思想,对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最早把“美育”介绍到中国的是王国维,而真正倡导美育并建立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人是蔡元培。蔡元培把康德、席勒美育思想与中国“礼乐相济”的传统融会贯通,在1912年2月所著《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蔡元培认为通过美育,可以提升人们的趣味和情操,树立美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此美育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艺术已经不是兴趣课,而是必备课

研究显示,艺术体验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愉悦,还能给孩子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数学,阅读,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口语技能。

学习艺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孩子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流教育,语言教育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语言教育是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劳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对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

心理学、教育学都认为,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少儿时代是思维的发育阶段,而进行语言教育正是开发智力、训练思维、培养灵感、提高少儿自身修养和气质的一种有效方式;学习语言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性思维。同时语言又是儿童最乐意接受的一种形式,所以,在幼儿到小学阶段进行语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024云上课堂观后感篇2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据介绍,“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前期开展的授课内容征集活动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官网踊跃建言献策,不少好的创意设计脱颖而出,将在此次授课及后续活动中陆续进行展示。

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公开信息显示,“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20xx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20xx年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再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再次进行了太空授课。

2024云上课堂观后感篇3

当黑夜的幕布降下来,布满繁星点点的空中挂着一轮弯月。在祖国的大地上也有着一轮明月,她驱散着大地上的黑暗,默默地闪烁着她那炙热而又刚毅的红色。她,就是我心中的那面五星红旗,这用鲜血染红的红旗,有着五颗闪耀着光芒的星,在黑暗中高高挂起,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她都屹立在风中飘动,闪烁着她那炙热的红色,保持着她那永不褪色的刚毅。您是多少游子的精神支柱,是多少追逐梦想者的精神抚慰,是多少出国留学学子的精神寄托。中华儿女誓死捍卫的五星红旗,在我们心中,您就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心中永不动摇的家!

千百年来,中国饱受沧桑,历尽艰辛,受尽侮辱,吃尽苦头,可我们从未放弃,从未退缩,从未害怕。山河在呜咽,松涛在怒吼,然而我们并未倒下,一片片忠心,一首首悲歌,都化作一句句呐喊,一股股豪情。为挽救我沉沦的祖国,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多少英雄豪杰血染战场。红船吹响了革命的号角,井冈山红旗点燃起星星之火,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东方巨龙啸傲于世,笑傲江湖!

面对高山,不得不慨叹她的恢宏磅礴;放眼大海,不得不惊叹她那广阔胸怀;仰望青松,不得不赞叹它的坚贞不移;俯瞰小草,不得不称叹它的顽强不屈。因为在它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柔并济的品质!

我辈少年郎,当肩负爱国志,不惧千里荆棘载途,凯歌前行,须知我乃少年,无惧艰险,我欲爱国,青春当时!

2024云上课堂观后感篇4

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从学理上说,美育是美育,宗教信仰是宗教信仰,两者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来看,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又是非常必要且切中时弊的。

在今天看来,我们提倡美育,实际上是让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美育通过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性情,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与德育、智育在内涵和方式上既有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美育与知识教育和道德灌输在方式和途径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化育、一种感化,是潜移默化的感染。

美育与德育、智育是相统一的,相互促进的。人的情感、人的感性欲求要受到理智和道德的约束,要以理节情,同时,德育也需要通过美育培育人的高尚的情感,以美储善。美育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培养和调动人的想象力,有助于激发人的灵感,激活创造力。

就像莘茂校服所提倡的“用美的'校服,对学生进行美的化育”,通过莘茂美育校服,传递知美、识美、行美的美育理念,帮助学生们形成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美的情操和美的形象,用校服传承中华文化之礼仪,让中华少年重塑校园新风貌。

但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实施美育不能局限于学校教育的阶段。因为美育的目标和功能不仅仅是使受教育者增加知识,而是要引导受教育者追求人性的完美,追求一个有意味、有情调的人生,美育是要伴随人们一生的东西,所以在青少年的美育培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要注意使他们自由、活泼地生长,充满欢乐,蓬勃向上;第二,要注意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第三,要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第四:要组织学生更多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教育。

在人的整体发展历程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美育有助于人们崇尚自然,发展个性。美育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积极健康的审美趣味,陶冶人的心灵,使人格健全,从而提升人的境界。我们需要与时俱进,通过狭义的美育和作为广义美育的审美活动互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期待出现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等审美创造,使创造者和欣赏者都能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熏陶和感染,从而造就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2024云上课堂观后感篇5

我一直认为宇宙是神秘的,是遥不可及的'。但在这次天宫课堂中,几个在太空舱中的物理小实验,让我感受到,宇宙不再是那样神秘莫测。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太空舱内有微重力。摆锤在地球上来回摆动,而在太空舱中却不会来回摆动。在太空舱中倒水,水并不会从水壶中倒出,因为太空舱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平时在地球上寻以为常的事,放到太空中,总是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尽”。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从地球走向太空,正在慢慢认识世界,认识人类自己。

2024云上课堂观后感篇6

今天由三位航天员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太空生活,原来太空也有厨房、卧室、健身区等,航天员老师通过视频带我们参观了太空家园。航天员需要面临离开地球后失重状态下的许多问题,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辐射,脸变胖等等,但科研人员用企鹅服来解决了这些问题,让肌肉受到压力,这种失重实际上是一种微重力,只要从入轨开始,微重力就无处不在。

在介绍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时,还介绍了太空科技,在叶光富叔叔的带领下,欣赏了细胞生长的研究成果,在显微镜下能看见失重的心肌细胞会神奇的一跳一跳地游动,航天员与各地学生代表通过天地通讯系统进行了视频互动,解答了许多与太空有关等问题,使我们对太空知识有了更全面等认识。

在今天这样一个天宫课堂的专题节目中,让我们看到了飞天等梦想已经照进现实,中国空间站首次发表各项成果在公开场合内,在今天开展的天宫课堂在未来也会系列化常态化,这使我很兴奋,我希望像今天这样等科普节目越来越多,拓宽我们等知识面。我希望,未来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实验,把我养的植物和动物带上太空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