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生活的美好与复杂,让人深思,每一篇作文都记录着我们在生活中的感悟与反思,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论诸葛亮作文800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1
旷世奇才——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人人都有敬佩的英雄,我最喜欢的英雄乃旷世奇才——诸葛亮!
此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身长八尺,面如美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潇洒无比,宛如神仙下凡。他早年丧父,跟随叔叔诸葛玄定居襄阳,后叔叔去世,便与弟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因他居住地为卧龙岗,卧龙这个称号便由此得来!诸葛亮好比周文王的姜子牙、汉高祖的张子房一样高明,但我觉得诸葛亮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识得人心,为什么诸葛亮会投靠刘备,正因为他识得人心,知道刘备是仁德之主,以忠厚善良为本,不会害得了自己,就如三顾茅庐中,刘备三次去请他,关张二人都已经急得不耐烦,想要放弃,只有刘备坚持下来,想要天下得幸,苍生有福!果真,诸葛亮奔刘备之后,刘备并没有亏待他,把他视为手上的一颗明珠捧着,诸葛亮也为主人出谋划策,让刘备得到了蜀汉!为什么曹操南下,来得凶败得惨?也是因为他识得人心。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三天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第一天没什么动静,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四更时他派二十只船去曹军水寨受箭,他算准时机,算准天气,并且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做事谨慎,雾大看不清虚实时,决不会冒然出兵,只会放箭抵御。因此他巧妙“借”到了十万支箭,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正是他的识得人心,让他在许多地方得到了胜利!有人说:诸葛亮心胸狭窄,不仅三气周瑜,把他给气死了,而且设计把张关赵等良才给害死。可我觉得诸葛亮心胸非常大度,要说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还不如说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要陷害他,倒是自己害死了自己!说关羽、张飞也是被他所害,那就更加离谱,他们是因骄傲轻敌所死的!鲁迅曾评论过:“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对呀!诸葛亮可真聪明呀!”我不禁联想到自己,虽然我每次考试都能进前十名,但比一比诸葛亮还差得远呢!“诸葛亮,我最喜欢的英雄,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我会永远向他学习!”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2
诸葛亮可谓是神机妙算,智谋通天。但他毕竟也只是一个人,但大家似乎将他神化到了一个不可到达的高度。我们真的应该真真切切的认识他。
诸葛亮凭借他的智谋和胆识帮助刘备完成了三国鼎立,功不可没,为蜀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创造了无尽的传奇,充分地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还发明了许多机械,可谓是鬼斧神工。如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等充分体现了他的才智是极高的。他七擒孟获又充分体现了他的仁爱。他善于用兵,任用贤能,重视人才又体现了他的心虑深远,不得不说他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之一。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他被神化了,但却始终实实在在是一个人,我第一次对他产生质疑是在他挥泪斩马谡时,既然他已经知道街亭是一个如此重要的地方而且马谡又不能守,为什么又同意让马谡去呢?最后竟还流着泪杀了他。既然诸葛亮真的如此爱惜这个人才,他就应该坚持不让马谡去。对于街亭失守后亡羊补牢地杀死了马谡我也是不看好的,虽然不知他到底是什么动机,但这个事却动摇了我心中诸葛亮神一般的地位。
其次就是对蜀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火烧连营。一把大火烧尽了一切也烧去了一条仁君的生命。既然诸葛亮神机妙算那么也必定应该与刘备同行,这样也许历史将会被改写,而他只是留守了国内。而他布下的八阵图则是这次失败的最让我疑惑的地方,据说诸葛亮做了最坏的打算,我却认为比起亡羊补牢,让失败不发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一笔划断了蜀国的未来。
最后,先帝去世后诸葛亮打着讨贼的旗号六出岐山,劳民伤财又无结果,最终命丧五丈原,为他闪着金光透着灰芒的一生划上了句号。以他的才智和自己国家的优势完全可以采用劳兵之计拖垮魏国,自己养精蓄锐最后一举出击。但他没有,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失败!
我想世上没有所谓的神人,人就是人,我们要以客观的角度去审度人生,在不同角度对不同人物进行不同模式的分析,找到自己在人生中的立场!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3
早在唐朝年间,大诗人杜甫就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凭吊孔明先生,今吾不才,借中考之机,作简陋之文,愿扬先生之精神。
是那个驾鹤飞天,翩翩白衣的仙人吗?
是那个且歌且行,笑谈江山的书生吗?是那个羽扇纶巾,剑眉星目的儒将吗?
还是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国丞相吗?
你狂笑数声,气绝周郎;你一曲琴音,司马懿十万大军就扬尘而去;你一尊假躯,活仲达不战而逃;你六出祁山,名震寰宇!
诸葛亮啊,诸葛亮,你天纵奇才才冠三国,你睥睨天下谁与争锋!只可惜,你所侍奉的刘禅,就算在整个五千年历史中,昏君榜位上他也足以排进前十。
你会取而代之吗?你会建立诸葛氏的天下吗?你当然不会,因为你是诸葛亮,你班师回朝,诛邪斩佞,肃清朝纲,苦谏后主,最后你奋袖挥毫,落笔如龙,写下了前后《出师表》,从此杜鹃啼血,苍鹰哀鸣。你自己不是文人,可这两篇文章却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光芒万丈,因为你在其中,倾注了你一生的忠诚,一生的心血和一生的精神。宋有陆游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今吾云:出师表文千古传,至今不觉不新鲜。
忠心如此天可鉴,佞臣何不陷黄泉。
在《出师表》中你也曾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曾因为这句话而动容不已,假使此生没有刘备,你本该是那个“自我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隐士,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生活,朝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晚观“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是后来我曾想明白,这又岂是真正的你,你注定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注定是政客,而不是文人。正因为有你,三国的历史才能绽放奇光异彩;正因为有你,才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精神;正因为有你,才有中华五千年来智慧与忠诚并重的信仰。孔明先生,国士无双,你当之无愧,千古《出师表》,文章更当之无愧!今晚辈陋笔妄敢造次,还望先生鉴谅。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4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想必大家已经知道这描写的是谁了吧,没错,这就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谋士——诸葛亮。
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的传神入话,作者用细腻的手笔生动的写出了他的性格与品质。而我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那值得人们所欣赏的品格、特点。
首先他非常聪明,晓畅军事。这一点可以从多个故事情节中看出。比如:未出隆中而天下三分;而他的加入也为刘备集团进一步的飞跃奠定了基础;借东风,这是赤壁大战中的一个情节,由此可看出他晓通天象;舌战群儒这表现出了他的机敏。正是他的聪明才智帮助了蜀国在之后的战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也正是因为这点在之后的两千年中他一直被称为智慧的化身。
此外,忠义也可以算是他的代名词。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汉室,无怨无悔。而对刘备临终前的承诺:“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也做得好到极致。刘备虽在临终前怕诸葛亮跳反说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但我认为诸葛亮不可能背叛刘备,因为从他以往的行动中都可看出:他在加入刘备的那一刻就决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汉室。也正因为他的忠义,才有了之后的六出祁山、南拒南蛮的丰功伟绩。
诸葛亮的品质中还有一点就是勇敢,这一点也不难看出。如果不然,那么他又怎能只身前往东吴,为蜀吴之盟奠下基础?又怎能冒着生命危险登七星台借东风?又怎能在司马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大摆空城计,使魏军被迫退军,保住蜀国安危?
历史上,这么多年来对诸葛亮所做的事持有不同看法的人不宜异同,但我认为无论他做了什么是,肯定都不是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是从国家的角度去做的。
我们要从诸葛亮身上学到的东西有很多,而在学习他的同时,也要明白他的出发点和心态是什么样的。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5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个大家能耳熟能详的三囯时期的人物。在人们心中,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诸葛亮是个智慧与谋略的代表。
在《三国志》中,有这么几个字“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由此可看出,诸葛亮在那个年代,长得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了,并且八尺,就相当于现如今的一米九了,从长相身材来看,似乎预示了诸葛亮一生的不凡。
诸葛亮自比“管乐”,“管乐,”即管仲、乐毅。管仲治囯有方,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乐毅用兵极妙,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但管仲却不善用兵,乐毅不善治国。而诸葛亮认为自己二者兼得,文武双全,因此自比为“管乐”。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二十七岁前,一直隐居在南阳。其实我觉得他并非“不求闻达于诸侯”,而是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其实按理来说,曹操那时正值盛气,并且曹操十分爱惜人才,可诸葛亮却没有去找曹操,而是选择了正寄人篱下的刘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曹操并不是诸葛的“意中人”。曹操身边人才齐济,因此去了曹操阵地,也是不会得到重用的。相反,刘备身边没有谋略之才,只有像张飞、关羽、赵云这样的武将。并且“三顾茅庐”的事件也让诸葛亮受到了极大的感动与激励,因此“遂许先帝以驱驰”。
提起诸葛亮的谋略,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家喻户晓的“空城计”了吧。当时司马懿率军进攻蜀国,直逼酉城,诸葛亮无兵迎敌,却故作镇定,大开城门,坐于城楼,焚香抚琴。此时的诸葛亮披鹤氅,戴论巾,手瑶羽扇,气宇不凡。小心谨慎的司马懿担心有埋伏,毫不敢轻举妄动,并迅速撤兵。等司马懿反应过来,再引兵回去,此时赵云的兵马已到,最终司马懿战败。千古流传的佳段,不过是小说中编造的罢了。据说,真正的 “空城计”是曹操对战吕布时所使用的。还有“借东风”、“锦囊妙计”等一些流传千古的故事,都加以夸大。因此,鲁迅先生曾说过:“《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对刘备忠心耿耿。在北伐曹魏时,小心谨慎,用了四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在那个阶段,诸葛亮无论从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等方面都于曹魏差别很大,但几次功打却都能使对方所惧怕。因此即使没胜,却也算不上输。无奈一直为此事操劳的诸葛亮的身体实在是受不住了,在第三次进攻期间,永远的沉睡了……
诸葛亮虽没小说中刻画的那样神机妙算,但通过“三顾茅庐”一事,诸葛亮也一定是个少有的人才。如今因欣赏他的才智而深入了解并得知此事,也确实是有些接受不了的。我们需要尊重历史史实,但我愿让诸葛亮在我心中,永远保持着一个“神人”的形象!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6
最近,因为实在闲得无聊又重新看了会《三国演义》。看到罗贯中将一个个三国人物写得跟鬼神似的还真的生出了“观关羽之忠而似伪,看诸葛之智而近妖”的感慨。虽然我也一直挺欣赏这个东汉“智绝”的,但是客观的评价诸葛亮还真的很难。都是那些个中国古代失意文人惹的祸,为了塑造几个精神偶像有谁能不把这个“鞠躬尽瘁”的楷模给大书特书呢?不过,在某些程度上还真是教坏了小孩子。所以演义演义,只能当个演义读。有能力又有空闲的话不妨读下《三国志》。下面我想发表下个人对诸葛亮的看法。
有才。无庸置疑,诸葛亮确实有才。刘备有了他,定荆州,收两川,平南蛮开三国之功业。但是有才的只是他的政治方面。定荆州的是关张,收两川的是魏严之到白帝托孤诸葛亮也只是个幕后的策划者。不过,单是这样也足以让诸葛武侯的名声流传千古。可惜啊,可惜。陆逊的一场连营大火不单烧得刘玄德命丧白帝也似乎烧糊涂了诸葛亮;又或许是先主的遗命让他心浮气燥,使他丧失了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应该有的冷静与审时度势。六出祁山,穷兵黩武,内无安邦定国治理朝政之良谋,外鲜克敌制胜攻城拔寨的方法。他在进退中矛盾,在得失中迷茫,一点一点地蚕食了自己的生命后不单给蜀国留下了个烂摊子,还隐约的制造了文武之间的矛盾。真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
无德。说孔明无德是因为他不会做人。一个丞相的职责是什么?“调和阴阳”。孔明在一手遮天的几十年里一直做的就是个“太上皇”的位置。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读下“出师表”,当把他翻译成通俗点的白话文其中大意是向刘禅推举贤能顺带地褒奖了下自己在教育了下小刘。“我很强,你老子都三顾茅庐来请老子。我非常强,你个小屁孩只管乖乖的听我的话就可以了,叫你用谁就用谁,叫你打谁就打谁。所有的责任我抗着!”貌似这就是诸葛亮的潜台词。我当时一直很不解,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夺位或者不刘禅做掉。现在想来还是因为刘禅太白痴了,跟本不用夺位,孔明依然是老子。孔明还确实聪明,用人家的钱给自己投资买股票想搞个名利双收,刘禅想撤资返被又骂一顿——后出师表——真是可怜这个没爸的孩子。
哎,说了一大堆闲话不知道符不符和闲人的心态。对于孔明的看法还有很多,现在写了挺多了,以后有时间在写吧。
走进诸葛亮初三作文800字4
大家都喜欢看古代的小说或者是电视剧吗?我想觉得有喜欢的历史人物吧,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孔明!
记得小时侯,外公经常抱着我在电视机前看《三国演义》,稍大些时候,妈妈帮我买了三国彩色连环画,再大些到了读书的年龄,爸爸妈妈带我到影院看了《赤壁》,而在我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就有《三顾茅庐》这一课,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就这样,我与《三国演义》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国演义》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就是诸葛老师了。电视(影)上的诸葛老师容貌轩昂、鹅毛扇不离手,非常潇洒,运筹帷幄,有决胜千里的气势!通过对《三国演义》书籍的阅读,我更感到诸葛老师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是智慧的化身。我敬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我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惊涛骇浪般的政治斗争中;更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能为自己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
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诸葛老师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足智多谋;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气,“草船借箭”的故事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我真是太佩服他了!另外诸葛老师还是一个大发明家呢,他发明了脚踏水车、木牛流马,为农民灌溉农田、军粮的运输解决了大问题!这些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诸葛老师一生为蜀国兴亡、为天下百姓鞠躬敬瘁,死而后已,最终积劳成疾,去世前不久还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为蜀国的未来殚精竭虑。看过之后,不禁为他感叹,惋惜,他高雅的气节,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他就像是天上的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的前途;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将教导我们的一生!
诸葛老师,你让我感动!虽然我不能像您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但我也可以有宽广的胸怀,远大志向,以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气节,与满身傲骨。
我一生的偶像:诸葛老师!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篇7
夜阑人静,万物皆睡。天上的流星依旧,我坐在竹椅上,望着天空那弯暗月,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 心头。一阵微风起,只见一人拿把羽扇,端站在前方,仔细察看,原来是中华智星——诸葛孔明也。
只见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静,明月当空,如此美景,何不出来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动听的 音乐传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于是,我和诸葛亮便漫步在庭中。望着他的背影,曰:“卧龙先生,您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才,一心只为报答先帝三顾之恩,可曾后悔?”他回过身来,沉默许久, 道:“如你所言,人称‘智绝’的我本应在陇中安度余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后先主 真心请我,我感到莫大的欢欣。遂许先主以驰驱,毕平生之力,辅助先主,此情此义,乃我报先主的知 遇之恩也。”
听完后,我默默赞许,为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胸襟所折服,又为他忠心不二而钦佩。 尔后,我又向孔明讨教:“先生您自出道以来,火烧新野,使曹军落荒而逃。再而出使东吴,舌战群儒 ,气势非凡,借风借箭,智算华容,当真高管仲、乐毅一等。”
他只是微微会心而笑,道:“你过奖了!这些都是我报先帝之职分也,不足挂齿。想我打拼一生,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安居平大路,联吴抗曹,为收服人心,对抗孟获七纵七擒,六出祁山,可惜屡屡成功 之时,皆因吾之疏忽,与之失之交臂,当真可悲。”
说完后,他的脸色晦暗下去,几许忧伤,几许烦恼 ,几许叹息,似乎在责备自己。
我不忍观之,曰:“先生不必太过自责,皆因当时形势不合,后主刘禅又不思进取,听信谗言,亲佞远 贤。先生纵有回天之术,也难堪挫折。吾闻过李清照忧愁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过自怨。”
这时,他的脸色开始变得平静,逐渐好,我的心才 放松下来,意少舒。他走近我,深情地望着我,我望见他眼里的那股热血在沸腾。泪水模糊了眼睛,他对我说:“当真是后生可畏啊!与你交谈,我的心宽悦了许多,情绪冷静了少许。谨记吾 的话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于蓝胜于蓝,再会!”说完他便离开 了。
我站在原地,默默回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