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书作文通用7篇

时间:2024-03-12 作者:betray

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细心观察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这些美丽的场景可以成为我们作文中的描写素材,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品读书作文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品读书作文通用7篇

品读书作文篇1

书,就是一位良师,更是一位好友。我的读书故事如同一棵正在缓慢生长的小苗,逐渐长叶、开花……我最开始的书便是一些小人画了。那是一种只有图画没有字的书,跟现在看的漫画差不多。

那上面的任务精彩的表情和动作,让喜爱书的种子在我心中悄悄地发芽了。后来上了幼儿园,我便开始觉得那些小人画太幼稚了,便不再看那些书了。正巧,幼儿园的老师发给大家一种很厚的故事书,里面的内容一下子就把我吸引过去了。我希望每时每刻都能读那些书。每天妈妈让我去幼儿园,我都因为不能读书而大哭。妈妈总是好言相劝说:“从幼儿园回来就可以看书了,《狼来了》、《乌鸦喝水》等等故事都可以看啦。”听到这些,我立马停止了哭闹。记得有一次,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带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来玩,我却不一样,我一个人拿了一本书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看书,仿佛外界已经跟我隔离开了。老师见我那么热爱读书,便坐到我旁边一个字一个字地带着我读,我读得十分认真,连其他小朋友都整理书包回家了都没有察觉到。现在,我已经不再只读故事书之类的了,开始能够阅读小说了。我总是专心致志地读书,有一次因为下课时读得太专心了,以至于上课了都不知道,直到老师愤怒地一把把书从我面前抽走还说出“没收”两字才意识到上课了,你说冤不冤?读书,成了我生命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让我受益匪浅。

愿书陪伴我的一生。

品读书作文篇2

?作文教学跟我来》是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关于作文教学的又一本与众不同的著作。之所以说它与众不同,是因为它将枯燥的作文教学,变成了可操作,可捉摸的课程。对于像我这样对作文教学一无所知的菜鸟来说,帮助还是很大的。仿佛一瞬间,自己会教作文了似的。但是仔细一想,还是不会教。某些题材书中提到了,自己能想到类似的怎么教。但是作文教学的确是不简单,有些让人望而却步,我还需要看更多的书,或寻找更多的相关资料。不管怎么说,书中很多观点都是值得借鉴的。

“提取生活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虽然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是这个源泉不会自然而然的送到写作者面前去的,它必须由作者亲自去摄取才行。

如果某个学生在此前确实针对性的摄取了生活中的水和米,如果某个学生对这个过去时态的摄取工作中做得比较好,如果某个学生在这个“过去时态”中的生活过程的行为举止、言谈表情、环境状况、心理活动等都记忆犹新的话,那么,他就有可能烧出或烧好这锅饭---即写出这篇文章。然而很可惜,实践证实,小学生很少有这样的本领。

(这段话道出了小学生乃至大些学生写作文难的根源,即生活中没有注意摄取生活素材,以至于写作文时脑子里如同过过水的筛子,好像有过,但有没有东西可写。怎么办?且往下看。)

通过阅读别人的作品所获得的不是生活的“源”,而是生活的“流”。(这还是比较客观的,阅读不是全部。)

今天的学生不但有生活,而且还有无比丰富的“生活源泉”,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摄取“生活素材”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手指,教师是否教会了他们运用自己身上的五官去摄取生活素材。(这本书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运用五官去摄取生活素材,以及如何摄取,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

任何文章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记叙、论述或说明的对象、题材或生活。(米)

2.要有会写文章的人。

3.这个人要想写、愿意写、喜欢写。(这是最重要的。)

(这本书最重要的观点就在于运用五官去摄取生活素材,怎样摄取,摄取哪些素材?我先记录一下,这些比较琐碎,但是我认为是必要的。人物的动作、神态,环境,手感,心理,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将现实生活原型进行重现、夸张、放大、分割和分析。颜色、重量、厚度、形状、前后图案等等。)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务必立足于兴趣,为他们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让他们尽情地参与各种有趣而轻松的活动,以实时之激情,做实时之作文。(此处是核心内容)

唯有让学生做即时即地的记叙,才能避免他们难以进行感情追忆的弱点,并可因为生活素材就在眼前,从而轻松观察、即刻落笔,完成实时发生事件、人物或风景的记叙活动。

“前”作文教学采取的课堂教学程序是,先让学生做一个具有预设性、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现场演示活动”,通过这个“现场演示活动”,教给学生运用自己的五官摄取生活素材,通过这个“现场演示活动”帮助学生产生激情、生成“表达情绪”,然后,再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有关的记叙文。

运用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方法,是让学生获取生活素材的最重要的途径。生活的体验,是最直接能让学生获取生活素材的方法。

只要能够根据教材的作文要求和练习需求设计全系列的“现场演示活动”,或者独立形成一套全系列的作文课程,就能够较好地解决作文最需要的两个先决条件,即“生活素材”和“表达情绪”,只要能够解决以上两大作文要素,当今学生作文教学的其他问题,都可以运用“前”作文教学理论指导下的 “现场演示活动”的方法逐一地、统一地解决。

大脑保健操使得学生群情激奋,是作文课堂动起来的非常重要的课堂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前”作文思维训练。26个字母的一大半的 大写或小写字母就是很好的题目。特殊符号,仪器波纹,火柴棒游戏,最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此时教师注意启发“反向思维”、变化位置的想象,将对象的局部进行想象的改造。

逻辑的大脑保健操,教师先提出一个判断,要求学生必须提出一个想反的或对立的判断,并且提出三个理由。

橘子(大小,颜色,气味,软硬等)

一分钟足球赛:尺寸,材料,数量,人物,相貌,动作,语言 ,感想,表情

分割式教学就是在“现场演示活动”的时候,将“演示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明确的阶段,让儿童观察一个阶段,根据现实活动写一个段落,是为文章的第一段;然后再观察第二个阶段,再根据现实生活写文章的第二段。这样,把一段生活,分割成了一个个段落,化整为零,比较便于儿童的观察和记叙。比如写西瓜分为看西瓜,切西瓜,吃西瓜三个段。

分割式教学的作用:第一,让学生理解作文的段落是生活相应段落的反应。

第二,教育儿童理解作文多分“自然段”的意义。

1. 多分自然段,使卷面有较多的空格,比较美观,易于他人阅读。

2. 卷面看上去比较干净、清楚,给人好感。

3. 让读者感觉文章层次清楚。

4. 增加版面,顶替个数。(呵呵)

第三,让学生学习“小标题”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细节来自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细心的体验。技巧固然重要,但要是没有现实生活的提供,技巧就失去了附丽。

如果说“分割”是“现场演示活动”的“中断”功能,用以让小学生理解生活和文章的段落,懂得小标题的作用,并将整体的生活“化整为零”进行观察和掌握,那么,“定格”就是“现场演示活动”的“静止功能”,目的是充分提供给学生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细节。

以火灾演习为例:听到老师说失火了,你心里想些什么,全班同学有些什么表现。二,逃生时,你的前面是谁,旁边是谁,他们是怎样行动的 ,神色是否慌张,是否说话,说了什么?同学们怎样撤出,是否秩序井然,还是乱七八糟?有无哭喊,打闹?谈自己的感受,演习是否成功,有什么需要总结的经验,你认为这样是否有意义?(这样做,使学生有东西写,会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欲让学生写,自己先知道写什么?)

随着孩子们对“现场演示活动”规律的认识,“动”则摄取生活素材,静则表达见闻和观感,动静结合,观写轮换。现场演示活动失败也是有意思的素材。破烂的,陈旧的东西比新的好写。

“逼”是写作的好方法,也是写作教学的好方法。

只要用自身的五官对观察对象进行一定的“动”,变动,触动,搬动,挪动,就有东西可以写。写人最好的方法是采访。

关于作文评估,李教授认为,不必为小学生改正错别字,应指出错句但不宜示范,并提出一些作文评估方式;巡视批改,朗读批改,选批、静批,填批改情况表。

趣味只是一个引子,要教好作文还需要老师有扎实的功底,精心的准备。

品读书作文篇3

书是一位良师益友,是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书给我带来了快乐。

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名人墨客说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读书的名言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在我寂寞的时候,书陪我走过那段时光;在我伤心的时候,书使我破泣为笑;在我骄傲自大时,书使我变回了虚心的自己。

我本来是很讨厌书的,可是在我三年级上作文班时,让我改变了对书的看法。那次是我上作文班写的第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朋友》,我写了同学王晨光乐于助人的事情交给了老师,可是这篇作文出乎意料只得了83分。老师还在作文下面批了密密麻麻的几行字:这篇文章枯淡泛味,好词佳句几乎没有,只写那件事是不行的,以后要多看些课外书。看了老师的这些评语,我下定决心每天一定要看一个小时的作文书。就这样,我对书越来越有兴趣,甚至每天如果不看书就会心烦意乱。渐渐地,我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把书中看到的好词好句都记了下来。过了两三个星期,老师又布置了一次《我的朋友》这篇作文,我心想: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我以新颖的方式开头,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王晨光的外貌,在事情中添加好词好句,最后又以疑问的方式结尾,我心想:这次应该不会得低分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我得了98分的高分。我高兴极了。这件事过后,我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喜爱之情,阅读了更多的书籍。

我爱读书,因为它使我变得好快乐。

品读书作文篇4

书是一种智慧,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史使人明智,使人成长。

也许有些人不愿意花费时间去读一本好书,那些失去的,不仅仅是书里的内容,还是指明人生路上的明灯。我的身边有许多爱读书的人,每当看到他们一个个抱书埋头苦读的人,我也情不自禁的读起书来。翻过一页页书,读起一个个字,心中就会有一种充实感。读完一本好书,便想捧起另一本书,投入无边的书海,尽情的畅游。

苏轼说过:“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虽然世间的书我们一生也读不完,但是我们可以把读书当成一种目标,多读些好书,对我们也是有帮助的'。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做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读书!”因为是书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有书陪伴的日子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真谛,是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书,我们的生活将要变得多么的乏味与无趣?

人生苦短,几十年光阴,却是弹指一挥间。书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不再枯燥。在那幽静的夜晚,欣赏那柔与的目光,捧起一本书细细品读,是多么美好啊!

让我们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读书点亮人生,书将浸润童年,书籍能为我们指点迷津,能让我们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给我们展现一个精彩的世界。多读书读好书,让文学的种子种在脑海心里,让它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幸福的大树。

让阅读陶醉我们的生活,让读书点亮我们的人生,放飞理想。看看蓝天白云,去品读美好书籍!

品读书作文篇5

俗话说:读书使人智慧,读书使人成长,读书使人快乐!

我喜欢读书,读书使我收获了知识。《老人与海》一书中有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让我明白了不能因经常考试的失败而变得失落,对自己没有了信心,当要自暴自弃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书中的渔夫,再想想自己,就觉得考试失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失败后重新鼓足勇气站起来,勇敢的去面对,去寻找考试失败的真正原因,进行总结并努力把易错题进行摘抄入纠错本,以便复习巩固。

读书使我更加坚强。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中,使我彻底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海伦.凯勒失去了明亮的双眼,她有多么希望能够得到光明,那么痛苦永远生活在黑暗中。没有因为残疾而放弃自己的求知欲,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勤奋学习考上了自己心中的哈佛大学,后来成了一个作家、残障教育家。想想我自己有着健全的体格,明亮的双眼却不珍惜视力,慢慢失去了对光明的感受,忘记了感恩。总是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拖拖拉拉,总觉得有的是时间。如今我明白了要像海伦.凯勒一样坚强,不虚度光阴,珍惜这美好的时光与幸福的生活。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毛主席也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在此我呼吁大家和我一起来坚持读书吧!

品读书作文篇6

我喜欢书,更喜欢读书。我的屋子里到处都能看见书。床头是童话书和漫画书,书桌上是百科全书、作文书、名言书等。晚上睡觉前,我都喜欢在床上读书,所以经常被妈妈抓个正着。晚上,有时候是和书一起入睡的,有时候也伴随着妈妈的唠叨入睡的。哎!我这个毛病是改不了了。

我喜欢看书,记得一年级时,老师说要往图书角捐书,妈妈让我捐一本《球球老老鼠》。我一千个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也拦不住妈妈的唠叨。那本书是那时我喜爱的书,晚上都没睡好觉。老师、爸爸都说要在书中找好词好句,可我一看就停不下来,哪里还顾得上找好词好句呀,没办法,只好现找了,哎!大家认识我了吗?我现在还是不停的读,甚至说一天只有读书作业多好呀!算了,我要去看书了!拜拜!别忘了我!

品读书作文篇7

从小,我就喜爱读书。因为读书能给我带来无限乐趣,和很多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

读书使我丰富了知识,净化了灵魂。书是知识的海洋,它让我们学习中学到了更多,提高了我的理解潜力。读书真好,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像太阳为我照亮完美的前程。

读书,能够获得智慧,使我变得更加聪明。

例如有一次,妈妈让我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冰箱里,我却不留意把它们和生鸡蛋放在一起了。“这可怎样办呢?”妈妈着急地说。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在一本书上看过怎样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办法,于是我把鸡蛋一个个的从冰箱里拿出来。在桌子上转。书上说,转得飞快平稳的是熟鸡蛋,转得缓慢摇晃的是生鸡蛋。所以很快,我就把它们分辨出来了,妈妈连连夸我。

书,虽然看起来枯燥的,呆板的,但其实你只要用内心去感受书中的每一个字的含义,相信你很快就会爱上读书的。但书,不是每一本都适合我们看的,我们要看好书,俗语说得好“一本好书,就是良师,益友,伴侣。”让我们在学习中不会觉得寂寞。

因为这样,我喜爱读书,它让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许多,给了我许多收获。

爱书吧!它会让你有许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