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陀螺教案7篇

时间:2025-11-08 作者:Monody

通过多元化评估的教案,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教案不仅承载知识,也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的热情与责任,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陀螺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陀螺教案7篇

20陀螺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在转转玩玩中探索发现陀螺旋转起来后的视觉变化。

2.具有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3.体验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及花纹的陀螺。

2.有一定硬度的纸板若干,剪纸、扎孔图钉、牙签、彩色笔等。

活动过程

一、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出示陀螺h

1.幼儿自由转陀螺,让幼儿仔细观察旋转前与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2.幼儿讨论自己的发现。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起来后在视觉上的'变化。

教师小结:由于陀螺转得很快看上去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了,(教案出自:_dakao8_com)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看上去都是圆的。

三、制作陀螺

1.幼儿选择材料制作陀螺,告诉幼儿剪圆时注意边缘要光滑。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自己制作,装饰陀螺。

2.幼儿自由转动陀螺,发现转起来后在视觉上的变化,自由讨论交流。

3.玩玩转转,看谁的陀螺做得最好,转起来最好看,转的时间最长。

四、延伸活动:

幼儿玩自制陀螺,进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种变化。

20陀螺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目测感知7以内的数量,会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1、数量是7的电子卡片和数字卡片各1张,统计表1张。

2、操作材料若干。

3、《幼儿画册》上4p1。

集体教育活动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册《玩陀螺》

1、幼儿观察画面,教师讲述:操场上有6个小朋友在玩陀螺,他们玩得很开心,这时,从远处又跑来了1个小朋友……

2、引导幼儿发现:6个小朋友再添上1个小朋友,一共是7个小朋友。

3、数一数:操场上一共有几只陀螺?

4、想一想:玩陀螺用的鞭子和小朋友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怎样使它们的数量一样多?

二、感知7以内的数量

1、说一说,7个小朋友、7只陀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7”还可以表示什么?

2、想一想,数字“7”像什么?(如像镰刀、像人在鞠躬等)

3、引导幼儿用点子表示不同物品的数量(可用不同的排列方式)。

三、游戏“按数取物”

1、请幼儿从众多操作材料中拿出数量是7的物品。

2、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数量是7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上做出记录。

户外活动

幼儿体操《世界真美好》

活动反思

幼儿学会了数字7,并知道实际意义,运用也很好,但有些幼儿统计表还用不好。

20陀螺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彩色陀螺。

2、 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

3、 在科学区提供陀螺供幼儿探索、游戏。

活动过程:

1、 欣赏彩色陀螺。

——师幼共同观察陀螺玩具,引导幼儿发现陀螺的图案和色彩。

——幼儿分组玩陀螺,感受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 讨论制作方法。

——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总结制作步骤。

3、 设计制作。

——启发幼儿运用七种颜色大胆地进行装饰,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要求幼儿涂色均匀、鲜艳。

4、 陀螺旋转比赛。

——幼儿转动陀螺,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七彩色,一转动就看不见了呢?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陀螺旋转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方形陀螺会不会转,鼓励幼儿有机会到科学区中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颜色不算漂亮,外表没有电动玩具有吸引力。可是他凭什么能流传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爱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着什么秘密,让孩子们越玩越留恋?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不停地变换角度实践与思考,挖掘着陀螺玩具丰富的内涵。我们也一同分享着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与幸福。当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们不以为然,我请他们说说第一眼看见陀螺的感觉。“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词。“对,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紧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转,放手,陀螺自己一个人在桌子上旋转起来,转呀转呀,速度减慢,最后停了下来。“陀螺有什么用?”“能转起来。”“陀螺旋转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细看。这回,看谁的眼睛跟孙悟空一样?”孩子们的情绪逐渐高涨,此刻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变万化。有的转速较快,有的转速较慢,快速飞转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满意足才罢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随着陀螺的变化而变化着,平静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犹未尽的曲终人和……“老师,陀螺转起来没有颜色了?”“老师,陀螺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老师,xx转的时间很长,xx转的时间很短。”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想想这究竟为什么呢?自己讨论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们小鸟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来。

此刻,孩子们都成了研究专家,有的拿着陀螺转呀转,有的边商量边玩……望着这一切,我感触颇深:别小瞧一件普通的东西,往往深藏着许许多多的可贵之处。

20陀螺教案篇4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像风车的转动,车轮的转动……,在我们成人看来是理应如此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了顺应孩子的心理,我选择了转陀螺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来帮助幼儿去发现探索并体验转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彩色陀螺。

2、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

3、在科学区提供陀螺供幼儿探索、游戏。

【活动过程】

(一)欣赏彩色陀螺。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

2、出示陀螺。让幼共同观察陀螺玩具,你们看这个陀螺它们上面有什么图案?用了哪些色彩?

3、把幼儿分成五组玩陀螺,让幼儿感受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陀螺快转时与不转时色彩有什么不同?(陀螺不转时有七彩色,快转时色彩会混在一起)

(二)讨论制作方法。

1、师:你们愿意制作好玩的陀螺吗?(愿意)

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先看一看陀螺是什么形状的?

2、师幼共同总结制作步骤:

(1)用中心对称的方法在圆形纸上进行装饰,并均匀涂色。

(2)将装饰好的圆形剪下。

(3)在纸的中心先用大头针截一个洞,再把火柴插入洞内。

(三)设计制作。

1、每组幼儿分发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

启发幼儿运用七种颜色大胆设计地进行装饰,画出各种与众不同的图案。

2、老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涂色均匀、颜色鲜艳。提醒幼儿使用大头针时注意安全。

(四)陀螺旋转比赛。

1、让个别幼儿展示自己设计的陀螺,供幼儿欣赏

2、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比赛看谁的陀螺转动的快,转得时间长,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七彩色,一转动就看不见了呢?快转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变成白色)

3、让幼儿同伴比较不同的陀螺旋转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小朋友如果陀螺是方形的会不会转动?为什么?

(五)活动结束。

1、教师简单讲评:小朋友今天你们设计的彩色陀螺非常棒,以后能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彩色陀螺,带给老师和小朋友看。

2、下课后带着你的陀螺和小班的弟妹玩好吗?

活动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颜色不算漂亮,外表没有电动玩具有吸引力。可是他凭什么能流传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爱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着什么秘密,让孩子们越玩越留恋?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不停地变换角度实践与思考,挖掘着陀螺玩具丰富的内涵。我们也一同分享着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与幸福。当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们不以为然,我请他们说说第一眼看见陀螺的感觉。“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词。“对,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紧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转,放手,陀螺自己一个人在桌子上旋转起来,转呀转呀,速度减慢,最后停了下来。“陀螺有什么用?”“能转起来。”“陀螺旋转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细看。这回,看谁的眼睛跟孙悟空一样?”孩子们的情绪逐渐高涨,此刻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变万化。有的转速较快,有的转速较慢,快速飞转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满意足才罢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随着陀螺的变化而变化着,平静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犹未尽的曲终人和……“老师,陀螺转起来没有颜色了?”“老师,陀螺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老师,xx转的时间很长,xx转的时间很短。”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想想这究竟为什么呢?自己讨论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们小鸟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来。

此刻,孩子们都成了研究专家,有的拿着陀螺转呀转,有的边商量边玩……望着这一切,我感触颇深:别小瞧一件普通的东西,往往深藏着许许多多的可贵之处。

20陀螺教案篇5

教学内容:

?陀螺》、《旋转木马》;二首歌曲总复习2/4拍3/4 拍对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陀螺》

1.解题:(城市的小朋友有一局部未见过“陀螺”。)

设问:谁玩过陀螺,或见到过陀螺?说说怎样玩法?

解题:陀螺是一种玩具,请看教材中的插图:一个小孩执鞭子在打陀螺(椎形木制品两头尖的,在抽打下能快速旋转)。本曲就是作者在创作一组《儿童游戏》中的一首小品曲。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小朋友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的转动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要求边听边看教材中的两种谱——简谱与图形谱,了解快速的节奏与大跳音程所造成的欢快、热烈的气氛

三、聆听《旋转木马》

1.假如说小朋友们玩陀螺是一种保守的游乐活动的话,那么玩电动木马就是现代的游乐活动了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像到小朋友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局部与最后一局部的曲调是相同的吗?当最后一局部再现第一局部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已听出来了,好吗

4.小结:这两首乐曲都描绘了小朋友们快乐的课余活动,你能讲讲自身的课余活动吗

四、复习歌曲

1.复习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复习演唱歌曲《大家来唱》

在歌曲复习中提问音乐知识。(2/4、3/4拍号重点是节拍感,即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这一节拍感在前三年的音乐实践中都已进行,现在是在理论上让同学掌握,使这一节拍感成为他们自觉的音乐实践活动。)

20陀螺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钉、旋、兵”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4.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5.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钉、旋、兵”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们家里还有什么玩具?

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今天,高洪波老师的《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板书:陀螺)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钉、旋、兵、恨、帅、预、衅、彻、溃、誉、丑、豪”(课件出示2)

“帅、彻、丑”是翘舌音,“衅”是由“血”和“半”两部分组成。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否、旋、况、兵、败、仍、尤、恨、帅、预、溃、品、丑、豪”(课件出示3)

指导书写,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旋、况、败、仍、恨、帅、预、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否”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口”要小一些;“丑”下面的一横要长一些。

四、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质疑

3.抽读,评议。

4.感知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否则旋转况且金兵一战即败仍然

尤其恨不得帅气预料品道溃败

丑小鸭自豪

(课件出示5)

集体订正。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1-2自然段

1.陀螺又叫什么?陀螺的构造是怎样的?请你默读第1、2自然段。(板书:冰尜儿)

2.自由读、指名读、体会读。生说印象。

(二)学习3-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

2.小伙伴们是怎样玩陀螺的?在课文中画出来。

(抽冰尜儿、赛陀螺)

3.第4自然段中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把快乐比作燕子。)

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

(板书:郁闷)

4.“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这句好说明了什么?

(我对陀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恍惚)

(三)学习6-11自然段

1.学生交流,讨论,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谁的陀螺最棒?”

2.“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兴奋)

(四)学习12-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

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板书:人的才能品质【山草香】行为)

学生齐读,学生讨论。

三、拓展迁移

做小游戏: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的动作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这位精彩的表演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道理?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

20陀螺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陀螺的过程中,探索发现与陀螺旋转有关的各种相关因素。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

二、活动准备

1、每张桌子上的筐内有小陀螺

2、幼儿人手一份:1号盒中形状不同的小陀螺;2号盒中转动盘不同的小陀螺;3号盒中轴不同的小陀螺。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师: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玩陀螺吗?那你们谁的陀螺赢了?你的陀螺是怎样赢得?

(二)操作探索1

1.①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陀螺,请你们一起来玩好吗?先请小朋友玩1号盒中的小陀螺,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②幼儿玩陀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比。③交流反馈。提问:你跟谁比了?陀螺成绩如何?为什么会比他的快(慢)呢?④验证。你们再来比一比,看看到底为什么?⑤师生共同: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陀螺的形状有关系。

2.①下面请小朋友再来玩2号盒中的小陀螺,比比谁的陀螺厉害。②教师巡回指导 ③交流反馈。④验证。⑤师生共同: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陀螺的转动盘有关。3.①下面请小朋友再来玩3号盒中的小陀螺,比比谁会赢。②教师巡回指导 ③交流反馈。④验证。⑤师生共同: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陀螺的轴有关。

(三)操作探索2

1、下面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从3号盒中拿出陀螺再来比一比。

2、你们看他们手中的陀螺都是一样的形状,转动盘和轴也一样,现在转的时间一样长了吗?

3、幼儿比赛、验证。

4、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还与用力的大小、速度有关系。

(四)结束:进一步探索、设疑。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如果陀螺放在瓷砖上和放在地毯上,哪一个转的时间长?这个问题老师把它留给你们自己去探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