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小教案7篇

时间:2025-09-24 作者:Lonesome

教案为教师开辟了更丰富的教学思路,有助于激发创新的教学方法,一份重视反馈的教案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教学效果,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和小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和小教案7篇

大和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大小、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分别哪个大、哪个小。

2、学说“大*”“小*”,并会找周围坏境中的大小物体。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并有意识的在场景中出现一大一小的物体。

2、教师所用的毛绒玩具,大熊和小熊、大娃娃和小娃娃

3、操作物品:苹果、李、番茄、芒果,鱼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幼儿听着音乐进活动室

师:引导幼儿与客人老师问好。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公园里坐一坐好吗?(请幼儿随意坐下)

二、感知认识、辨别大小

1、逛公园,目测大小相对的事物

师:公园里的空气真好,小朋友你猜猜看老师今天请谁来了?(出示小熊)

师:哦原来是小熊啊,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咦两只狗熊一样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哦原来小朋友们是用眼睛看到的,这叫做目测,你们的小眼睛真亮!

师:这两只狗熊比a大b小,那如果是一只狗熊,能比出大小吗?(不能)

小结:原来两个物体放在一起才能比出大小,一个是不能比出大小的!

师:那小朋友们找找看公园里还有什么是一个大一个小的?(花儿、树、蝴蝶)

2、出示娃娃喂娃娃吃东西

师:吴老师今天还带了两个娃娃来公园,跟娃娃打声招呼吧,两个娃娃哪个大哪个小?

师:恩,瞧这是什么,苹果,请幼儿看看两个苹果,该怎么分!

出示实物:请两至三名幼儿上台操作,教师请幼儿检验。

三、抓鱼

师:你们真能干都帮娃娃分好了点心,这公园旁边啊有一条小河,里面有好多好多的鱼,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抓鱼好吗?每个小朋友抓两条鱼,小朋友们抓鱼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师:咦,小朋友请你看一看比一比。

(请幼儿上来检验发现两条鱼是:一样的')

小结:在两条看起来一样的鱼的时候还有一种很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游到一起重和在一起看看,能重合一起的鱼啊,说名它们是一样的。

(幼儿学说)那你们用老师的方法来比比看吧。现在你能比出来了吗?真棒!

四、结束

师:今天我们在公园玩的太久了,江老师一定很想我们了,我们现在带着你的两条小鱼给江老师一个惊喜好吗?

(幼儿与客人老师再见,出活动室)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水果配对

大和小教案篇2

教案目的:

1、让小朋友发现自己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让小朋友积极的参加,在活动中仔细的观察物品的不同之处,并且可以语言清楚的表达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3、最后要引导小朋友发扬谦让的美德。

教案准备:

1、搭建一个模拟生活环境,摆放大小不用的生活物品;并且在四周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

2、在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小不用的垫子和大小不同的纸箱。

教案流程:

1、“欢迎各位可爱的小朋友来到我们的乐园游玩,球球喜欢小的东西,小小喜欢大的东西,那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呢?”老师需要在小朋友熟悉的喜欢的环境中引导小朋友进行思考和观察。

2、引导小朋友在乐园里面看一下,找一下哪一个是大的?哪一个是小的?回来告诉老师,最后需要给小朋友进行及时教育:不要随便的乱拿东西。

在这个环节需要老师和家长注意的是:不同的小朋友喜欢不同的玩具,但是也有喜欢一样的,这个时候需要时刻注意,不要出现争抢的现象,要是出现了,就需要对这些小朋友进行一下谦让教育。

3、小朋友找朋友。这个环节需要每个小朋友拿到一个卡片,并且去找和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双方需要手拉手进行入座,说一下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哪一个是大的?哪一个是小的?

这个环节需要老师进行简单的示范,还有就是在找卡片的这个环节中,能力比较强的小朋友会找到自己的小伙伴,能力较弱的小朋友就不会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所以会出现有的小朋友没有找到小朋友的现象。

4、现在老师想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一起去吗?在外面有一个宝宝通道,需要拿到大玩具的小朋友爬过大的通道,把玩具放到大的箱子里面;拿到小玩具的小朋友爬过小的通道,把小玩具放到小箱子里面,千万不要放错了!

这个时候小朋友会根据卡片上的'物体大小,放进大小不同的箱子里面,但是也会出现小朋友放错的现象。

教案可行性:

1、这个教案在选材上是适合小班小朋友的活动,可以增加小朋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这个教案在每个环节给予小朋友自己思考的时间少了,缺少针对性;特别是在“找卡片,找朋友”的这个环节,很多小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卡片上相对应的好朋友,但是相互之间的交流减少了;还有就是“大小配对”有的小朋友之所以会放错,因为缺少了一个引导,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让小朋友扮演大小纸箱,当出现放错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进行纠正;最后就是这次活动的形式没有创新,还是以往的教学模式。

教案拓展:

小班的小朋友对于大小的认识正处在一个朦胧的阶段,而且他们也是喜欢做游戏的,所以老师和家长可以讲观察大小不同的物品和找卡片设计成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知道大小的比较。

大和小教案篇3

活动目标:

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辨认这些图形的外形特征,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快乐情感,能与同伴互助友爱。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带领幼儿选购少量的三种形状的食品,并装在食品袋里带到幼儿园。

布娃娃一个,大篮子三个,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标记一套,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点心盘。

活动前洗手。

活动过程:

1、以布娃娃来做客引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小小班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布娃娃带了几个图形宝宝,想请小朋友说说是什么?”

2、幼儿拿出各自带来的食品请布娃娃品尝,并说说自己带来了哪些食品,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食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在那么多的食物里,小朋友能找出图形宝宝吗?找找哪些食物是圆形宝宝的?有哪些食物是三角形宝宝的?哪些食物是正方形宝宝的?”

由幼儿说出某种形状的食品,然后围绕这种形状说说还有哪些食品也是这种形状的。依次说出三种图形。

3、图形食品的分类。

出示三个篮子,并插上三种图形标记,表示是三种图形的家。

教师:“这里有谁的家呢?有圆形宝宝的家,有三角形宝宝的家,有正方形宝宝的家。”

请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的图形食品分别放在三个篮子里,并会说短句:“我把圆形饼干放在圆的家里。

大家检查篮子中的食品分放得对不对,如有放错的可拿出来让大家来讨论应该放在哪只篮子里。

4、分享食品。

老师通过提问让幼儿讨论如何与同伴分享食品。

你最喜欢吃哪些东西?

碰上自己爱吃的东西能不能一个人拿完?

怎样做才能让别人和自己都吃得满意呢?

食品、果皮和包装纸应该放在哪里?

幼儿每人拿出一只点心盘依次到大篮子前选自己爱吃的食品。幼儿取好食品后在音乐声中自由地和同伴共享,并谈谈自己选了哪些图形的食品;也可以边吃边唱唱、跳跳,体验愉快的情感。先吃完的幼儿还可以再去挑选食物。

5、结束。

大和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会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获得大和小的概念。

2、认识汉字:大、小。

3、萌发认读汉字的兴趣,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有过吹气球的经验。若干没有吹起来的气球。大树小树、大树叶小树叶卡片幼儿每人一张,大小字卡幼儿每人一张。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比比谁吹得气球大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老师拿出气球,“老师要变魔术了,请你看看气球会有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吹气球(从小变大)

2、比比谁吹得气球大,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气球。

3、展示最大和最小的气球。教师:“哪个气球大?哪个气球小?”幼儿回答时,指到大气球教师出示字卡大,和幼儿一起读一读,认一认大字。指到小气球教师出示字卡小,和幼儿一起读一读,认一认小字。

二、帮树叶宝宝找妈妈

1、 “小朋友听是谁在哭啊,我们来找一找”教师在录音机里播放哭声,在录音机旁放一大一小两片树叶。“找到了,是谁在哭啊?”教师出示大树叶和小树叶,(是树叶宝宝在哭)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一个树叶宝宝大,一个树叶宝宝小)教师出示图片,大树叶下面有汉字大,小树叶下面有汉字小,“大树叶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大) “小树叶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小) “我们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大树叶,你好!小树叶,你好!)

2、教师问道:“咦,你们为什么要哭呀?”播放录音机,“我们迷路了,找不到妈妈了”大树叶和小树叶找不到他们的妈妈了,所以伤心地哭了,我们来帮他们找妈妈吧!

3、 “树叶宝宝你在哪里呀”播放树妈妈找树叶宝宝的声音。是谁在找树叶宝宝?出示大树妈妈和小树妈妈的图片。原来是树妈妈在找他们的宝宝。让幼儿比较两位树妈妈有什么不同,(一位树妈妈大,一位树妈妈小)教师出示图片,大树妈妈下面有汉字大,小树妈妈下面有汉字小,“大树妈妈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大) “小树妈妈下面的是什么字啊?”(小) “我们来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大树妈妈,你好!小树妈妈,你好!)

4、大树叶宝宝和小树叶宝宝看见有两个树妈妈又哭了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的妈妈。师:“小朋友,你觉得哪个是大树叶宝宝的妈妈,哪个是小树叶宝宝的妈妈呀?”(大树妈妈和大树叶下面都有个大字,所以大树叶是大树妈妈的宝宝。小树妈妈和小树下面都有个小字,所以小树叶是小树妈妈的宝宝。)再和幼儿认读汉字大小。

5、请你帮帮树妈妈和树宝宝,把树叶宝宝送回去。幼儿操作,把大树叶贴到大树妈妈的身上,小树叶贴到小树妈妈的身上。教师巡回指导。

三、看谁做得对

1、当教师出示大树卡片时,小朋友将字卡大举起来,教师出示小起来,教师出示大家吗?我们的字宝宝也有家。”?绿房子是谁的家?树卡片时,小朋友则将字卡小举起来,比一比谁做得对。

2、当教师出示字卡大时,小朋友将大树卡片举起来,教师出示字卡小时,小朋友则将小树卡片举起来,比一比谁做得对。

3、请幼儿把大树和大树叶宝宝送到贴有大字的框框里,把小树和小树叶宝宝送到贴有小字的框框里。

活动延伸:

我们教室里和教室外也有许多大和小,请你去找一找,大的东西贴上一个大字,小的东西贴上一个小字,然后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老师,你找到了什么。

设计说明:

1、在《大大和小小》主题活动中,孩子通过各种方法来感知事物的大小。在这一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目测的方法来比较大与小。

2、、通过吹气球的比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感知事物的大小变化,从而对大和小有初步的概念,初步感知汉字“大”和“小”。

3、创设树叶宝宝找妈妈的情景,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两棵树的大小和两片树叶的大小,使幼儿对大小的概念进一步加深。

4、在“看谁做的对”游戏中,幼儿通过和汉字大和小玩游戏,进一步感知和巩固学习汉字大小,从而激发幼儿认读汉字的兴趣。

5、通过找一找,贴一贴身边的大小物品,希望能让孩子从平凡的生活中探索到不平凡的乐趣,引导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初步获得数、量、形、空间的感性经验和相应的数学概念。

大和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比较出物体的大和小。

2、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

2、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观察图片

看看图片有什么?(衣服)

你知道是谁的衣服吗?(妈妈的衣服,孩子的衣服)

哪是妈妈的衣服?哪是孩子的衣服?

你是怎么知道的?

(妈妈的衣服大,孩子的衣服小。)

二、找一找

1.请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玩具,然后在教室里找一个,比自己的玩具大的,或比自己的玩具小的玩具。

2.请幼儿讲一讲,自己手中的玩具,哪个大?哪个小?

三、比一比

请幼儿观察图片

教师:图片上有什么?(苹果,草莓)

你喜欢苹果还是喜欢草莓

--苹果和草莓谁大谁小?

--小狗和蜜蜂水大谁小?

--大象和蚂蚁谁大谁小?

四、游戏:大的小的

教师任意出示一个物品,请幼儿找出比老师手中的这个物品大的或小的。

为激发幼儿兴趣,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大和小教案篇6

一、设计意图 :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二、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四、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反思: 有些幼儿是不按老师的要求来钓最大和最小的鱼的,而是随心所欲胡乱钓的,只要他钓到了就开心得不得了。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反思:这个环节幼儿很感兴趣,纷纷用手当望远镜找教室里的大和小,比如,老师坐的椅子大大,我坐的椅子小小;老师喝水的口杯大,我喝水的口杯小。在玩超级比一比游戏时,幼儿的兴趣更加高涨,个别孩子特别会说,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反思:幼儿对故事较感兴趣,听得很认真。在分享照片“小时候的'我”时,孩子们特别的兴奋,个个都在那比手划脚的,但在要求幼儿说出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大小变化时,孩子不是很会表达。用肢体表现某部位的变化,孩子也不太会。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反思:游戏吹气球对小班的孩子来说就相对比较难一些,毕竟他的力气没有那么大,根本没办法把气球变大;在讨论用什么方法把气球变小时,很多孩子都说把气放掉就小了,而不会说出要借助外力的方法。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反思:幼儿通过亲身尝试,知道了食物变大变小的各种方法 ,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

大和小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什么都是新奇的,幼儿园的大型玩具、小型跷跷板,大雪花积木,小的插塑……都玩得津津有味。怎样让孩子更深入了解大小,比较大小的不同和变化呢,我产生了设计这一活动的想法。以系列游戏的方式,先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大和小,再在操作比较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最后以通过认识大小的区别,送大和小物体回家的游戏活动结束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区分大和小。

2、学习用大和小说一句话 。

活动准备:

大狗和小狗,大猫和小猫,大兔和小兔,大鱼和小鱼的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大猫和小猫。

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两位动物客人,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图片) 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我们一起同动物客人打个招呼吧!

师:“小朋友真有礼貌”“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 ?”我们用手指点一点。

幼儿回答,教师帮助幼儿完整说句子:“大猫在这里,小猫在这里。”

师:“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吧!”再请幼儿大声的说。

2、大狗和小狗。

师:草地上又来了两只狗,一只大狗一只小狗。我们来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幼:大狗好,小狗好。

师:小朋友大狗在哪里?小狗在哪里?用手指伸出点一点吧。

幼:大狗在这里,小狗在这里。

3、大兔和小兔。

师:草地上还来了两只兔子,一只大兔一只小兔。我们来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幼:大兔好,小兔好。

师:小朋友大兔在哪里?小兔在哪里?用手指伸出点一点吧。

幼:大兔在这里,小兔在这里。

二、区别大鱼和小鱼。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鱼。你们看看漂亮么?有大鱼和小鱼。哪个是大鱼,哪个是小鱼?

2.我今天要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把大鱼和小鱼都送回自己的家。大鱼送回大鱼的家,小鱼送回小鱼的家。好么?

三、送大鱼小鱼回家。

1.每位幼儿一条鱼,有的幼儿是大鱼,有的幼儿是小鱼。请你们动动脑筋看看自己拿到的是大鱼还是小鱼。然后请你们送回鱼儿的家。

2.请每一位幼儿说出自己拿到的是什么鱼,然后轻轻地送回鱼儿自己的家。对每位幼儿进行表扬。

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后,请小朋友找一找教室里面有哪些大的物体,有哪些小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