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d调教案7篇

时间:2025-09-09 作者:loser

不少人认为教案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却忽略了它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促进作用,​,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促进信息的整合与应用,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钢琴d调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钢琴d调教案7篇

钢琴d调教案篇1

教学对象:

7岁儿童初级钢琴入门

教学目的:

做到十指的支撑与均匀,训练十指的力量、速度、技巧以及触键方式。

教学要求:

针对五个手指的弱点,进行目的明确的训练。教学方法:将手的基础训练分为手指、手腕、手臂三个部分分别进行训练。

教学准备:

教材材料车尔尼599。教学过程:

一、手指

五指太短太弱,却要承担最高与最低这两个重要并往往占支配地位的外声部重任,四指与三指天生连接在一起,不经过特别的训练是没有独立性的,而三指是五个指头中间最长的一个,正因为长所以显得木头木脑,迟钝而不敏感,二指懒于重复动作,相对于大指的要求就要高一点,要能灵活的将垂直于水平动作相结合。1针对五个手指的弱点,进行目的明确的训练。a使五指垂直站立起来,逐步具有坚强的支撑力

b使四指与其他手指分开,使之具有最大的独立性与灵活性,并于其他手指一样具有力度力量。

c使三指变得极其富有力量,使二指摆脱克服惰性。

d使大指学会三个方向的运动方式,即上下垂直运动、左右水平运动、由内向外由外向内的两种旋转方向。

2十指的支撑与均匀是初级钢琴训练的基础要求之一。指关节的坚挺而富有弹性的支撑,是处于第一位的至关重要的课题,决定钢琴演奏音质好坏的,不是手指的快速动作,是持续绵延的内力,不是高抬指的大幅度运动,而是尽量小的低指动作中所可能凝聚的最大的力量,不是手指的第三关节,而是手指的第二关节。3触键的手指动作:垂直触键和水平触键。

a垂直触键为阳、为刚,以发力点结实、直接、迅捷为根本。b水平触键为阴、为柔,以触键只轻滑、水平、柔美为要领。4指尖是演奏钢琴最前端、最直接、最敏感的部位,手指的第三关节主要在于发力,同时也需要有十分灵敏的快速动作,但最重要的是手指动作在于第一关节支撑手指的内力功夫,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之基础。二、手腕

手腕是连接指尖与大臂的桥梁,是大臂向指尖传送力量的必经通道,手腕必须是坚挺的,不是软弱无力的,但又必须富有弹性,而不是僵硬呆滞的。

(一)手腕的动作有三个方向:左右、上下、周旋

1左右方向:主要配合大指的'转弯。在弹奏音阶与琶音,以及其他大指转弯的经过句时,一方面是大指主动的想作水平状伸进,另一方面需要手腕的左右运动加以配合。

2手腕的上下方向动作:主要用于弹奏某些轻巧的快速的双音、八度、和弦以及需要强化触键深度的时候。

3由里到外或由外到内的周旋动作:凡是不能用手指直接连接的远距离音符,都需要用这种手腕动作将音符充分的连接起来。

(二)手腕的基础训练

1左右动作,按住大指,均匀顺当的将其他四指中的任何一指弹奏大指左右两边的从二度到五度的音。

2上下动作,用任何两个手指,训练手指的放下与提起,将手腕的动作与手指的动作恰当结合起来。

3周旋动作,用大指和五指,二指与五指三指与五指等,弹奏远距离音程。

三、手臂

钢琴演奏是由“肩一腕一指”三点一线浑然一体,合一而动的结果,以肩为轴,大臂的力量通过手腕到达指尖,不是只有在弹奏音量洪亮的八度、和弦才使用大臂,而在最轻弱处、在连贯处都需要运用大臂。大臂的训练方法

1手臂动作以推动为主,手掌及手指与琴键的接触呈一弯曲弧线,并避免直线或直角状。2以相隔比较狭窄音程的两个和弦之间完全的连贯为目的,训练大臂在连接这两个和弦时的“圆弧”动作。3弹奏单音的旋律线条,体会旋律线条连贯时大臂的细微动作。4训练大臂对远距离跳动的单音或和弦的控制,要做到音段意连。本课小结

乐器学习是技巧性学习,钢琴也是如此。对于儿童的钢琴学习一定得从最基本的学起,并重视基本功的学习,因此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步一步的对儿童慢慢进行训练。正确的弹奏姿势,手型及弹奏方法是孩子们弹好钢琴的基础。孩子们是好模仿的,因此教师上课时要给他们做具体的示范,并认真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钢琴演奏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是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的乐器,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兴趣很浓烈,但是会因为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使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兴趣,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因为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作为依据的,所以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

布置作业:

1、一首849练习曲(849之12)

2、一首599练习曲(599之84)

教学后记:

略。

钢琴d调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在有史以来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1、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同学们听到这些声音,知道了什么?(板书:下雨了)

3、下雨了,自然界有变化,那么下雨前,自然界又有什么变化呢?学习了《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会知道更多的.自然常识。补上课题: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2、同桌同学互查生字读音。

3、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1、小白兔是怎样知道要下雨了呢?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

2、燕子、小鱼、蚂蚁都说了什么?分别请扮演这些角色的同学来朗读。

3、大家替他们想一想,这时候燕子什么心情?读读说说。

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 )!

( )正忙着( )!

3、小鱼、蚂蚁什么心情?请其他的扮演者再读课文。

4、通过听读,大家讨论一下,要下雨了,你知道什么啦?

5、小白兔知道了吗?他是什么做的?怎么说的?齐读最后一段。

6、小白兔的想法前后一致吗?下雨前,小白兔自己有什么感觉呢?

7、请学生再分角色朗读。

8、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解释一下,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低飞,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

9、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

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

1、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要晴天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实践作业

钢琴d调教案篇3

课题:

钢琴基本演奏方法--断奏

分析学生:

授课对象为14春幼师新生,学生没有任何钢琴基础。

课时计划:

两个连堂课时

教学内容:

断奏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断奏含义内容:什么叫断奏,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断奏的含义

(二)讲解断奏的弹法练习:直接提出钢琴基本演奏方法——断奏的技术要点。

(三)关于弹奏手型问题:点学生上台演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在断奏练习应注意的问题:点一个学生上台演奏,其他学生点评并提出解决方法。

(五)巩固练习:教师示范,将重难点抽出,让学生进行试奏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让学生对钢琴这种乐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了解钢琴的历史及构造原理;

3.认识键盘;认识琴谱;认识手。

能力目标:1.学会摆放自己的手型及弹奏单音;

2.让学生掌握弹奏钢琴的基本要求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断奏方法有个清醒的认识。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乐器之王”给人的美感;

2.认识到即使是一首练习曲,甚至是一个音,都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去喜欢音乐,感受音乐,从而达到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的坐姿及手型

2、手臂的自然放松

难点:断奏演奏方法,手指支撑

三、教学方法和教具

1、教学方法:聆听模拟法,讲解法,学生自由练习

2、教学用具:钢琴、电钢琴、教材

四、教学内容过程:

(一)导入:聆听钢琴曲,导入新课

教师弹奏一段音乐《上玛丽有只小羔羊》引导学生感受乐器之王的魅力。教师还可伴随音乐作简单的讲解。断奏含义内容:什么叫断奏,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断奏的含义

断奏(staccato)又称断音弹奏法和非连音弹奏法,是重要的基本弹奏方法之一。获得合理科学的弹奏方法,实质是学习掌握一种弹奏技术。断奏是其他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讲解断奏的弹法练习:直接提出钢琴基本演奏方法——断奏的技术要点。断奏、重点训练手指对“重量的支撑”,要求肩、臂,腕放松,手指各关节坚实有力,能支撑手臂的重量,牢牢站稳在琴键上。详解:断奏可以分为四个动作过程,即:(1)把手型摆好;(2)手臂自然提起;(3)手臂自然下落;(4)指端肌肉垫着力触键。这四个动作过程是一个自然连贯的有机整体。这种每个音之间都断开的弹奏方法即称为断奏。

(三)关于弹奏手型问题从乐曲出发:点学生上台演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景:教师示范弹奏,设置情景,分组教学后,点学生演奏。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a.手臂不放松:①下键时用力压,砸,致声音僵硬、生涩;②下键时手臂控制,速度慢,致声音虚浅,无力。b.手指支撑不对:①断指;②勾指;③趴指c.手腕、肘部不对:①架;②压

详解:良好手型的根本标准应是合乎人的生理机能。人在生活中的手臂自然下垂状态,可以体悟手型建立的良好感觉。把自然下垂的手臂自然提起,手腕松通地端平,稍加键盘弹奏上的要求即可。(如手指关节均要突出)。防止手背痉挛,手指僵硬以及手指弯曲过大等不良现象。手型摆好的状态是二指(食指),三指(中指),四指(无名指),五指(小指)自然均匀地分开并各自处于独立状态。一指(大指)虎口关节外突松通,整个手摆放在键盘上,不可倒向小指一旁。这种基本手型,是手指弹奏的.基础技术。弹奏中的手型还将随音乐织体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后期发展的要求(如伸缩手型、八度手型、变化手型等)。

(四)在断奏练习应注意的问题:点一个学生上台演奏,其他学生点评并提出解决方法。

1、手臂自然提起时,肩膀放松,大臂通畅,肘部的自然活动带动小臂和手腕,使手自然抬起,手指处于积极主动弹奏的任务状态。

2、在断奏练习中,手臂自然下落时,防止过多地施加外力或下落途中控制力量。过多地施加外力,容易引起敲击触键的粗糙声音;手臂下落途中控制了力量,容易出现“太空舞”触键式的虚弱声音。当然、这两种特殊的声音可能是后期作品学习的风格音色,但初始阶段基本功练习中,不可非理性求之。声音扎实饱满,柔和松通,是此时练习的理想追求。

3、关于手指的触键面为:

二、三、四、五指一般应在指端肌肉垫上。而一指的触键面一般为指端外侧。大拇指关节不可躺在键面上,要与琴键面形成一个合乎自然生理状态的斜角(角度因人而异)。

在断奏练习中,手指触键后站一站,是为了着重体会手指着力后(第一关节牢固)瞬间松通的弹奏要求,认识着力与放松的辩证关系,建立手指与琴键的亲密关系。解决“紧与松”的弹奏矛盾,是习琴中的长期任务。在断奏练习中,要静心体悟手臂重量自然落到手指尖上的感觉,手指自然地站稳,认真保持好手型。先动脑再动手,用听觉指挥弹奏,想到美好的声音,弹出扎实饱满、松通圆润的声音,防止敲击或虚垮状态。

(五)巩固练习:教师示范,将重难点抽出,让学生进行试奏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弹奏《开步走》以及复习弹奏这节课学习的《上学去》、《玛丽有只小羔羊》

六、教学小结:第一课次的作业,乐谱并不难,但要着重体悟弹奏要领,自如掌握断奏弹法。断奏练习可以作为日常练习内容,贯穿于长期学琴生活中。以上所述的断奏内容,属于手臂断音范畴。断奏可以细分为“手指断音”、“手腕断音”、“小臂断音”等。

钢琴d调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作品所体现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熟悉了解散文诗的句式,了解爬、躺、坐、藏、催等动词的含义。

3、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并尝试创编诗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2、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难点: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你们知道吗?它还飘到了一首散文诗里呢,请听:(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提问:散文诗听完了,谁来说说散文诗叫什么名字?

散文里有哪些小动物?(有……有……还有……)散文诗里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听、看、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播放整体欣赏)小朋友说得真好,现在我们通过电视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散文诗,请小朋友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好吗?

师: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

你知道树叶飘落到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

(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句式:树叶落在(),()看见了,把它当作()。并了解爬、躺、坐、藏、催等动词的.含义。)

三、朗诵散文诗,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1、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跟着画面一起来朗诵这首优美的散文诗吧。(播放片段欣赏)

a、课件1

提问:秋风吹来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丰富词汇:飘落)

b、课件2

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c、课件3

提问:树叶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d、课件4

提问:树叶还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e、课件5

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是怎么说的?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2、再次完整地欣赏并朗诵“落叶”。(播放整体欣赏)

四、仿编散文诗组织幼儿讨论:落叶可以当作房子,当作小船,当作伞和信,落叶还会落在哪里?又会被谁当作什么呢?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

活动延伸:

树叶的用处还真多,如果是你捡到了落叶你准备用它做什么呢?(……)那好,现在我们就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落叶吧!

钢琴d调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尝试听辨音乐中提琴与钢琴的不同音色,并能伴随着音乐表现自己的理解,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动画视频

活动重点:听辨提琴和钢琴的音色

活动难点:能够合着音乐表现自己的感受

活动流程:区分音色→听辨音乐→音乐游戏

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 区分音色

(意图:导入乐器图片及音乐,区分提琴与钢琴的不同音色。)

1、听听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2、初始画面和声音,再一次聆听钢琴和提琴的不同声音。

过渡:今天他们两个打招呼,还带来了一段它们一起玩的音乐,仔细听音乐你能找到他们吗?

二、听辨音乐 表达表现

(意图:听辨音乐,尝试用肢体表现音乐。)

1.欣赏乐曲,尝试听辨提琴与钢琴的.声音。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钢琴与钢琴的声音。

小结:原来它们两个好像是在躲猫猫一样,一个间隔着一个出来玩的。

3.出示再次欣赏音乐,理解感知音乐。

教师:他们两个出来玩,好像在干什么呢?

小结:原来钢琴与提琴出来找朋友,它们用不同的方式跟好朋友问好。

过渡:你们本领太大了,老师决定就用它们带来的这段音乐,让它们给我们伴奏,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

三、音乐游戏 感知快乐

(意图:合着音乐玩游戏,感知音乐游戏的快乐。)

1.个别示范变成大泡泡与小泡泡的动作。

2.集体听音乐做游戏。

小结:原来合着音乐我们还可以做好玩的游戏,真开心呀!

钢琴d调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

歌曲《铃儿响叮当》、《山楂树》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f大调及它的关系小调d小调的弹法及和弦编配。

(2)让学生初步接触离调和转调的处理方法。

(3)在一首歌曲中如风格上有变化所选伴奏音型也要有所变化。

三、教学过程:

1.选部分同学还课,弹奏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歌曲《大海故乡》的弹奏,提出要求,指出优缺点。

2.新课内容:第一首歌曲《铃儿响叮当》

(1)分析歌曲:调式、调性、乐段、音乐风格(f大调、两段体、第一乐段充满动感,因此选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第二段欢快愉悦,选用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前奏和结尾相同,也采用全分解的伴奏音型。)

(2)教师示范演奏,学生集体演唱。

(3)带领学生进行和弦编配(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订正补充。)

(4)教学重点:前奏过后,歌词刚开始处,由于右手主旋律伴奏比较低,左手伴奏音型的和弦应采用转调的形式弹奏,避免两手“打架”,教师示范讲解。

第二首《山楂树》

(1)歌曲分析:调式、调性、音乐风格(圆舞曲风格的歌曲,前苏联歌曲,因此采用圆舞曲风格的伴奏音型,三拍子半分解和弦的打节奏。小调式在配和弦时应采用d小调的和弦编配。)

(2)教师示范,学生演唱,体会伴奏效果。

(3)教学重点:在带领学生进行和弦编配时,注意歌曲的第二个句末及第三个乐句,可以处理成离调(或叫转调)临时转到了f大调,因此配和弦时应注意选用f大调的和旋编配。教师示范讲解。

四、总结

本课所学的两首歌曲伴奏为f大调和它的关系小调d小调,伴奏音型分别选用了三拍半分解和弦的弹法及二拍子半分解和二拍子全分解和弦的伴奏方法,要求打节奏要规范有效果。歌曲中出现了临时转调的现象,在配和弦时要注意。在双手弹奏时,有时可能会出现两手“打架”现象,左手应采用和弦转位的方法加以避免。

这两首歌曲,在调号中均体现为1=f但实际是关系大小调(也叫平行调)在五线谱上为带一个降调的调,应注意有一个黑键的出现,在五线谱上为降“7”,但在简谱歌曲中“4”音就体现在黑键上,教师示范讲解。

课下应加强练习,反复体会,不断总结,你的钢琴即兴伴奏水平才会不断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技能训练之我见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老师必备的一种技能,它在中小学及幼儿园音乐教学及课外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掌握钢琴即兴伴奏技术对于五年制幼师生来说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如何增强伴奏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实际社会需要,是五年制幼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五年制幼师生的音乐素质和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无法比,大部分学生进校就是一张白纸,还好从一年级就开设钢琴训练课,通过前三年的钢琴学习,使他们在钢琴的演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乐理课的学习,在音乐理论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和技能还是比较粗浅的。三年级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接触了一些和弦编配的知识使学生了解一些伴奏织体类型,但毕竟练习量太小,演奏技能还达不到要求,与实际工作的需要仍有相当大的差。

问题的关键在于:

1.对伴奏知识仅限于理性的了解,未通过大量的实际练习,印象淡薄,理解粗浅,缺乏和声伴奏织体与歌曲旋律结合的理性知识,头脑中缺乏那种伴奏所需要的“超前的实际音响”

2.实际伴奏能力得不到一定量的练习,达不到应有的熟练程度,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学生长期属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弹歌曲、练习曲等)自己处理作品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头脑接受能力差。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解决诸多矛盾所产生的问题,从而加速掌握伴奏技能的进度呢?通过多年的教学体验和对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我认为加强伴奏技能训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经过技术训练,尽管学生们的演奏程度仍然比较浅,但他们在伴奏所需的几个方面,能达到熟练自如的程度能够比较轻松的完成一半的伴奏任务。

教学的具体做法:

1.技能训练与伴奏编配相结合,课堂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训练,课后有伴奏配奏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

2.训练以大课的方式进行。

3.分步骤训练,由浅入深,初学时以儿童歌曲或幼儿歌曲为主。

4.方法灵活多变,采取独奏、分奏、配奏等方式进行。知识范围及标准:

根据学生基础状况,制定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内容少、精、简,类别清晰,规律性强。

1.正确的使用大小调原位、转位、正三和弦及属七和弦,运用正确的和弦连接。

2.掌握有规律和无规律的伴奏类型。无规律伴奏类型中以节奏型、分解和弦、长时值和弦三种用织体为训练重点;有规律的伴奏类型中,进行各种织体的综合练习,对歌曲的长时值的音能够作“加花”处理。

3.掌握不同节奏、不同风格歌曲的伴奏规律,加入相当数量的歌曲实例练习和自编练习,对整首歌曲能够进行伴奏织体布局,增强独立配奏能力。

4.对于少儿歌曲、一般群众性歌曲,经过短时间练习,能够独立伴奏,并可取得较好的伴奏效果。

训练程序

(一)以基础原型为素材,构成各种伴奏织体。

1、节奏性伴奏织体

节奏性伴奏织体,是最为常用的.一种织体,演奏方法简便,实用范围广泛,既可烘托旋律,又可渲染气氛。情绪欢快、热烈、抒情优美的歌曲以及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都可以用此种织体来伴奏。

2、分解和弦伴奏织体

也是一种常用的伴奏织体。适合于旋律抒情,流畅的歌曲和旋律较为舒展的对比乐段。可以分别用其它节奏的各种分解和弦形式来进行练习。

3、长时值和弦的伴奏织体

此种伴奏织体可以起到衬托主旋律的作用,演奏方便简单,可减轻手指的负担。适合于深情、舒缓、速度较慢的歌曲。有时运用于某一个乐段,起织体的互相搭配和对比作用。同样也可变化其它节奏的和弦伴奏织体进行练习。

二.歌曲实例练习

把所训练过的伴奏织体和歌曲实例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可使学生更加明确各种织体在实际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这种富有实际定义的练习会引起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移调练习

把熟练的各种织体和歌曲实例进行移调练习,达到熟悉常用调的目的以上为一个完整的训练程序,内容是初级的,其它内容的训练由浅入深按步骤进行,训练所选用的和声基础、伴奏织体都是较为典型的,易于掌握的,规律性很强的,但在此基础上的分支、发展又可灵活多变,浅深各异,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谈钢琴即兴伴奏意识的训练

伴奏意识是指伴奏者在弹伴奏时的思想活动,人们在弹奏伴奏时的意识内容是多方面的、是极为复杂的,如歌曲的情绪、意思、主旋律;演唱者的演唱,伴奏的设想等等。但以大体上我们可把它分为五条意识线,即情感、主旋律、节奏速度、伴奏设想、伴奏弹奏思考,这五条意识线互相制约,不可分割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伴奏设想、伴奏弹奏意识最为复杂。因此练习伴奏时,要注意演奏技巧上的问题,也要重视意识方面的训练,提高伴奏意识快速反应的能力。下面介绍几种这方面的训练方法。

一、节奏音型的意识训练

我们知道,节奏性伴奏是伴奏的方法之一,因此,需要这方面的意识训练,训练时不用弹琴只要求边思考主旋律,边读出伴奏节奏型,当然有人唱歌曲的主旋律就更好了,如在练习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伴奏时,当主旋律唱起伴奏者在意识上就会想起左手的伴奏节奏。“咚哒哒”节奏型。

二.旋律音型的意识训练我们知道,音型伴奏法是即兴伴奏的方法之一。做这方面的意识练习时可用这种方法。也不用弹琴。要求边想主旋律,边唱出旋律音型,最好有人边唱主旋律。如在练习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左手的旋律音型就会出现在脑海里,只要用嘴哼出来即可。

音型为“15 65”或“哆嗦拉嗦”

三、复调伴奏的意识训练练习时还是不用弹琴,要求边想主旋律,边唱出伴奏的旋律,最好请人帮唱主旋律,复调伴奏的意识训练,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的。因此,在练习时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边思考主旋律,边读伴奏旋律的节奏,第二步边思考主旋律,边唱出伴奏旋律。

四.关于“加花”伴奏意识的训练

当在歌曲伴奏中遇到长音时,常采用旋律填充的伴奏方法,这种伴奏意识的训练可以采用,先唱出主旋律,而每当唱到长音处,就不再唱主旋律的长音,而是唱伴奏填充的旋律音。

五.伴奏和声意识的训练对于钢琴伴奏来说,和声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伴奏者不但要学习掌握和声知识,而且要能在伴奏时具有快速的和声反应能力,某个乐段、某个乐句,某个小节,采用什么样的和弦伴奏,接下来又要用什么和弦,这些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应出来,所以平时我们要做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可以这样进行,拿到一首歌后,首先要做一些必要的分析,如作品的内容、情绪、旋律风格、调式、曲式等,然后初步定好大体的伴奏和声设想(如作品的开头,结尾及半终止处所采用的和弦等)最后,便开始按照旋律的律动边思考主旋律,边考虑其伴奏和声的配置。

以上介绍了伴奏意识训练的几种方式。意识反应的快慢对弹奏是否顺利、连贯、流畅、准确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故学习者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做大量的伴奏弹奏实践,并且加强技术训练,理论学习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好钢琴即兴伴奏的技术。

记一次钢琴弹唱及即兴伴奏专题讲座

一、关于钢琴弹唱中的“弹”和“唱”

二、关于钢琴即兴伴奏的种类

三、关于钢琴即兴伴奏的方法

1.带旋律的即兴伴奏之三拍子歌曲常用伴奏音型。(每种方法示范讲解:弹奏方法、效果;适合什么类型、题材、风格的歌曲)

①全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②半分解和弦的打节奏伴奏织体③八度与柱式和弦的节奏伴奏织体④密集型全分解和弦伴奏织体⑤三拍子琶音型伴奏织体

2.带旋律即兴伴奏之二拍子、四拍子歌曲常用伴奏音型。(每种方法示范讲解:弹奏方法及效果;适合什么类型、风格、题材的歌曲)

①全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②半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③带低音的半分解和弦织体④重复式半分解和弦织体⑤八度柱式和弦伴奏织体⑥进行曲体裁的伴奏织体⑦进行曲体裁的伴奏织体⑧短琶音伴奏织体⑨长琶音伴奏织体

3.不带旋律即兴伴奏的各种伴奏织体①三拍子不带旋律的打节奏伴奏织体②二拍子不带旋律的打节奏伴奏织体③二拍子、四拍子打节奏伴奏织体④带切分节奏的伴奏织体4.几种特殊节奏的伴奏织体①瑶族舞蹈特点的伴奏织体②探戈舞蹈节奏的伴奏织体③新疆舞蹈节奏的伴奏织体

四、关于大调式和小调式歌曲

五、关于伴奏中的常用调

六、关于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处理

七、关于歌曲中的长音及休止处的“加花”手段

八、关于钢琴踏板的运用

钢琴d调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用心听音乐,根据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的高低做动作,辨别c大调的各音,训练听觉。

2、正确地使用节奏乐器,会用相应的乐器演奏打击乐,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3、通过视唱、打节奏,掌握弹奏方法,练习弹奏曲子,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集体演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语言节奏谱一张

2、打击乐器数个

3、打击乐谱一张

4、乐谱表一张

5、电钢琴数台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1)老师发口令:“小兵们准备出发”幼儿“是”在进行曲的音乐伴奏下有精神地走步。

2)音乐变弱:幼儿轻轻走路,老师按音乐的节奏轻声说:

××××О,××××О

发现敌人,认真侦察!幼儿弯腰半蹲着轻轻地走,手做持枪状边走边做寻找状进行侦察。

3)音乐变高(高音区)幼儿挺胸抬头走路,老师发令:

××××,

×Ο×Ο×Ο×Ο

准备射击!幼儿做向天空射击打枪状,嘴里发出:呯!呯!呯!呯!

4)音乐变强:幼儿用力走路,老师:××××,××××

发现敌机,准备开炮!幼儿做向飞机开炮状,嘴里大声发出声音:×Ο×Ο×Ο×Ο

轰!轰!轰!轰!

5)老师弹奏急促的下重滑音表示敌机被打落并说:

××××××

敌机被消灭了—,幼儿边欢呼边跳跃,脚走八分音符的节奏××××××××,嘴里欢呼,×××××—

我们胜利了—

弹奏13531—|13531—|1—安静自由站好。

师:“对,我们胜利了,高兴吗?(高兴)那我们表示一下吧,笑一个吧!”

师:小兵们好!幼儿:“指挥官好!”今天,我们科苑幼儿园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我们小兵应该怎么说:“客人老师好!英语:“goodmoningtearch”ⅰ531|ⅰ531|幼儿全体坐在地下

2、语言节奏游戏《指挥官在做什么》

出示语言节奏卡:边问边做动作

指挥官:

1)××××|××××|×××—|

小兵小兵|幼:拍拍小手|吹喇叭—|

我在干啥|

2)×·×××|×·×××|×××—|

小·兵小兵|幼:拍·拍小手打打鼓—|

××××|

我在干啥|

3)××××|××××|×××|

小兵小兵|幼:拍拍小手打手

我在干啥|

3、训练听觉:小兵的本领真大,不但小手很能干,而且耳朵也很灵敏,来!一起听听音吧!

倾听教师弹出:说出音名,可做手势:上、中、下

135|135|1─(3、5)

356|356|3─(5、6)

671|671|6─(7、1)

师:我们的小兵真能干,幼:嘿嘿,我真棒!

4、新授:

(一)今天,我们小兵来学个新本领,看着乐谱演奏好吗?(好)

1)一一介绍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简(叮嗒哗啦)

2)出示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探索三种乐器的'不同声音

师:小兵们,你们看这张图片上的符号代表什么乐器?)

3)请小兵们把这些声音学出来(叮、哗啦、嗒)

4)现在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用手演示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