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和方法,依据详细的教案,教师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课堂教学,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蹦芮别周长和面积,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蹦芄啦獬し叫蔚拿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掌握面积估计的一些技巧。
学习难点:估计面积的方法掌握。
学习过程
(一)预习活动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说说哪个单位
大?哪个小?
2.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3.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要知道一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可以怎么办?
我们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测。这些办法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惫啦猓撼鍪境し叫危
如果问题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合作解决,交流自己是怎样估测的。
估计面积:c㎡
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先应怎么办?
测量长㎝,宽㎝。
计算:
周长:面积:
2敝艹兔婊的比较
讨论: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周长指的是
面积指的是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小给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三)拓展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图形,再想一想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吗?
(2)完成练习八第1,2,3题。
(3)实践活动。
①估计教室面积是㎡,再测量出教室的长m,宽m,
计算周长:面积:
②估计操场的面积。
估计操场长是,宽是,面积就约是。
(四)反思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长和面积有了哪些认识?
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2.能从现实生活环境中找出与正方形相似的物品。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大正方形一个以及与大正方形边一样长的小棒一根;
2.材料配套:操作册。
3.ppt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举得快",复习对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1.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举得快"。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托盘里放了三角形和圆形图片,比如:老师说圆形,小朋友就要把圆形举起来;老师要是说三角形,那小朋友就要把三角形举起来,我们来比比看谁举得最快。
(二)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命名并感知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1.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命名。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另一种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形状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与正方形边一样长的小棒,请幼儿用小棒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让幼儿直观感知正方形四条边的特点。
师:老师在每个桌子上准备了正方形卡片和小棒,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小棒来量一量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本文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像小猫一样地到位置上测量,量好后请你回到椅子上坐好。
2.教师邀请个别幼儿回答。
3.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
(三)游戏"正方形娃娃找朋友"。
1.师: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另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正方形娃娃找朋友。"正方形娃娃喜欢正方形的东西,有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2.出示正方形娃娃和ppt,让幼儿辨别。
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找出图片中是正方形的物品。
(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示范操作册内容,引导幼儿认真观看。
师:等一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完成操作册,现在请小朋友认真看。
2.提要求:
(1)在操作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
(2)操作完后请把彩色笔放回托盘里,拿着你的操作册回到椅子上坐好。
师:现在请你像小猫一样走到位置上操作。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完成操作册内容。
4.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
教学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老师针对低年龄的幼儿的特点,以出示神秘袋的方法吸引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形,幼儿果然变得专心了,进行对比之后,之后出示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交通工具火车,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活动内容,继而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点,在选饼干的过程中,使活动内容分回归生活。
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2、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3、乐于和同伴分享,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白板课件、ipad
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活动重点
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难点
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还邀请了一个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宝宝。(利用聚光灯功能出示正方形的局部。)
师:你为什么猜它是正方形?
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2、师:三角形也有角,我觉得它像三角形。(利用透明度功能将三角形和正方形对比。)
教师带领幼儿分别数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角。(渗透方法,可以利用画笔做出标记。)
二、去小熊家做客。
1、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它是正方形宝宝,快带着正方形宝宝上火车去小熊家做客吧!
2、幼儿在ipad上进行操作,找出正方形宝宝将他拖上火车。
3、幼儿使用ipad分享自己找到的正方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xx的小火车坐满了吗。
教师帮助幼儿在大屏幕上操作。
4、师:火车开到了小熊家门口,在进小熊家之前,我们要把送给小熊的饼干放在盘子里送给他,不过小熊有个要求哦!(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要求。)
5、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饼干放进盘子里,要一个一个放,可不能把饼干压坏了哦!
幼儿操作,把正方形饼干放在盘子里。
6、师:现在,我们要把正方形的小饼干送给小熊,请你拿着小饼干在盒子上比一比,不是正方形的饼干小熊吃了会不高兴的,送给他的时候记得对他说“请你吃正方形的饼干”。
7、师:哇!我们终于进到了小熊家,小熊的家里可真漂亮,小熊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秘密。)
三、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
1、师:谁来找一找小熊家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引导幼儿说xx是正方形的。然后使用ipad把这个正方形物品照下来。
幼儿使用ipad照相功能把自己找到的正方形宝宝照下来。
2、投屏分享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
利用投屏功能分享幼儿的寻找结果。
四、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可真棒!今天我们不仅能把正方形宝宝送上火车,还能在小熊家找出正方形宝宝。小朋友们可以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没有正方形宝宝,可以用爸爸妈妈的手机照下来发到班级博客中哦!
2、师:我们跟小熊说再见吧!请他以后也常来咱们班里做客哦!
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让幼儿知道正方形有四条一样长的边和四个角。
2.学习用小棒测量正方形的边。
活动准备:
1.跟正方形一样长的小棒人手一根
2.操作纸人手一份
3.一张画(上面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长方形)
活动过程:
——复习学过的知识,引入正方形
师:今天张老师给我们的宝贝带来了很多的'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图形宝宝都有谁?(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那张老师的手上也有一个正方形,请你来看看这个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提示幼儿问他们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注意在数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小结:刚刚我们看到的正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知道正方形的特征
师:张老师发现我们的长方形也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那你们为什么就觉得这个就是正方形呢?
师:我们看看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不是一样长的呢?我们又要用什么办法来证明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呢?张老师这里有一根小棒,我要用这跟小棒来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你看我的小棒刚刚跟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在来量一量我们正方形的另一条边,我们发现又是一样长。那还剩下两条边我们想想他是不是也会一样长,我们一起在来量一量。我们都量好了,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
——幼儿操作
师:那张老师也给我们的小朋友准备了2个图形,其中有一个是正方形,那我们也用小棒来测量一下。如果你测量出来是正方形的你就在他上面的圆圈里涂上颜色,不是的画就不用涂。
——讲评
师:现在请宝贝们眼睛看着张老师,你们来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
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
4、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软尺、细线、直尺、茶杯、钉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课时
一、初步认识图形的周长
1、导入:同学们。从本单元起,我们又进入了新的内容的学习
2、看图,说说镶的花边应该有多长?(应该是桌布一周的长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认识到周长.
4、看第二图,说说树桩一周的长度是多少?63厘米
5、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z引导学生说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
6、你们知道树桩面的周长是多少吗?
二、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摸一摸索课本封面的周长,注意摸索时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感触周围其他物体的周长并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给其他同学听。
3、指导学生直接说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如广告,操场的周长等
4、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总结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内容,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2、让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判断的结果及理由。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3、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练习十七第一题第二题,给学生经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4、带领学生集体评议刚才的练习活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课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并要边摸边说。在学生动手摸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
2、设疑引导: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但是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3、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告诉学生这节课就学习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测量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茶杯,让学生先说出这个茶杯的周长。
2、转折设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周长给商量出来呢?先说一说用什么东西商量,怎样测量?
3、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合作进行测量。
4、让几个组的学生在讲台上淙自己测量的过程。让其它同学认真观看。台上的同学淙完毕后,问其他的同学:你们看清楚他们测量的过程了吗?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
5、带领学生对这些同学挑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议。
6、让学生再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提示学生可以先用软尺或细线试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
7、表扬这位同学的想法。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
8、引导学生对测量周长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9、你们能总结出周长的定义吗?让学生讨论交流。
10、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给出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内容。要求学生先确定测量方法,再准备测量的工具。
2、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的第3题,让学生思考练习十七的第4题。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学探讨与反思:
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多样性;
2、能不受其他图形干扰找出三角形;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
1、各种不同的三角形;数字卡;
2、星星、正方形、菱形各1。
学具:
1、3条长度不同的纸条(幼儿每人一套);
2、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
3、图形拼图;
4、胶垫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请幼儿拿3条不同长度的纸条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幼儿展示自己的图形,教师集体说说,摆了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条纸条,有几个角;
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请出今天的图形客人。"出示三角形引导幼儿数数三角形的角与边各有多少?((教师根据幼儿数出的角、边,在三角形上标上数字)
2、出示星星、正方形、菱形、让幼儿分辨它们是否三角形?
3、出示各种图形,让幼儿把三角形归类放到一边。(二次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4、操作:幼儿人手一图形拼画,请幼儿找出画中的三角形,涂色。
5、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画。
三、活动结束。